斯里蘭卡民眾獻花禱悼念難者。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發生9.1級強烈地震,引發高達17米的巨大海嘯,席捲印尼、泰國、斯里蘭卡等十多個國家。南亞海嘯周四(12月26日)過了20年,亞洲多地舉行儀式,悼念當年逾22萬名遇難者。

印尼亞齊省是當年海嘯重災區,有逾12萬人罹難。在當地一條村莊,周四有民眾聚集祈禱悼念難者,他們在墓碑上灑水和擺放鮮花。在上午8時,6個地點響起海嘯警報3分鐘,其間民眾暫停活動,以示哀悼。泰國攀牙府亦有民眾舉行悼念儀式,有人在牆上掛起遇難者照片及獻花。

亞齊省居民當年失去家園和摯愛,現已展開新生活並更重視防災。居民美黛說,她從20年前的海嘯中學到很多教訓,「未來我們還需繼續修建較高的區域,建立疏散路線,因此若發生類似的災難,就會知道如何往高地逃生。」另一居民普特拉亦稱,海嘯發生後亞齊省進步很多,他從中獲得許多有關海嘯的知識,也知道災難發生需如何應對。

印尼預警系統覆蓋不足

亞齊省的海嘯警報目前是減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持續加強。當地報章報道,海嘯後印尼推出更先進預警系統,像亞齊省便配有印尼海嘯預警系統(InaTEWS),系統能收集各種數據,包括模擬海嘯、監測地震、海嘯波浪及地震後地殼變化等。此系統能在地震發生後的5分鐘內發布海嘯預警,亞齊沿海地區共安裝10個裝置。不過在確保警報裝置覆蓋所有社區,特別是偏遠和技術難以到達的地區上,還存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