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和轉化的主體,由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宇樹 Unitree G1」人形機器人成為2024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的顯眼包。(記者連慜鈺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連慜鈺)22日,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部署會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310項。來自海康集團的陳宗年智能物聯創新團隊榮獲浙江科技大獎,企業自主建立了先進的新型存儲器芯片工藝研發平台,實現了中國自旋存儲芯片的突破。

獲獎成果廣泛覆蓋各領域

海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宗年表示,海康處在創新鏈和產業鏈的交匯點。「在這個樞紐上,一定要發揮我們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使科學技術快速地形成優質的有競爭力的業務,走向市場。」

本次大會表彰了浙江科技大獎1項,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299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項。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人形機器人「小綠」在2024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賣貨。(記者連慜鈺攝)

從「混凝土微觀結構解析與強韌化設計基礎研究」到「視神經疾病微創治療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等,此次浙江省科技獎獲獎成果研究內容廣泛覆蓋各個領域,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有力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均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且全部實現了產業化或推廣應用,覆蓋了「315」科技創新體系重點領域,有力支撐「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均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或填補國內外空白,並經過具體產業場景的驗證,具備從「書架」走向「貨架」的堅實基礎。

科企成為創新成果主體

從創新主體上看,科技企業日漸成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和轉化的主體。獲獎成果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成果共286項,佔95.7%。國有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牽頭或參與的獲獎成果共90項。民營企業獲獎比例持續提高,牽頭或參與的獲獎成果共207項,佔69.2%,比上年提高10.7個百分點。

浙江桐鄉市安信種苗未來農場的第五代茄果類嫁接機器人一天能嫁接6000株蔬菜種苗。(記者連慜鈺攝)

此外,本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遴選了一批在生命健康、社會科普等領域的優秀成果,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的動力持續增強。聚焦守護人民生命健康,醫療衞生領域獲獎成果共33項,其中一等獎成果6項。聚焦科普事業發展,共4項科普成果獲獎,起到較好的科普引領和示範作用。

今年獲得「科技創新鼎」的單位共25個,其中設區市5個,分別是杭州市、寧波市、嘉興市、紹興市、衢州市;縣(市、區)20個,分別是杭州市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錢塘區、西湖區,寧波市鎮海區、鄞州區,慈溪市,溫州市龍灣區、甌海區,嘉興市南湖區,嘉善縣,德清縣,長興縣,新昌縣,義烏市,衢州市衢江區,麗水市蓮都區,台州市椒江區,仙居縣。

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年度省科學技術獎成果體現了浙江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有機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個強省」建設的新成效,為湧現更多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標誌性成果、推動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奠定了扎實基礎。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