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等共同主辦的「時代與記憶——蔡超藝術文獻展」日前在京開幕。本次展覽展出蔡超代表性大幅作品六十餘件,藝術文獻作品160餘件,包括《建設者》《吊裝》《金色的胡楊》《在那遙遠的地方》《寂靜的雪域高原》等,分為工業題材、革命歷史題材、「一帶一路」題材和藝術文獻四部分,全面展示蔡超數十年藝術創作歷程。

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兼研究員 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蔡超:我把美術看作我一個人生追求。包括我畫工業題材,這是我一種對生活的一種生活態度。我追求的整個風格是比較充滿陽光的,也充滿着這種向上的。連環畫裏很重要的就是鍛煉了我的造型能力。造型能力越強,水墨的這種交融處理的手法就會越強。我在不斷地變換自己的面貌,不斷擴展自己的題材,找到自己的獨特的表現方式,才有自己的個性。我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了很大的努力。

蔡超是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代表人物。20世紀70年代,他以農村調查等革命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在全國嶄露頭角。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他的水墨畫以及工業題材創作佳作頻出。進入新時代以來,蔡超先生的創作緊跟時代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觀察視角,展現了欣欣向榮的時代風貌。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尚輝:他是從生活中學習基礎,在創作中夯實基礎的一位藝術家。通過很多富有動感的、富有象徵意義的體態,實際上展示的是一個奮鬥者的形象。所以我覺得他畫面的內涵是他個人人生的一種經歷的表現,是勇於拚搏、勇於奮鬥的人。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