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奮鬥者、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大國重器」以模型展示,讓公眾近距離觀賞。(記者方俊明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飛行器體驗、科學實驗秀、「大國重器」展示、動植物識別與標本製作……中國科學院第七屆科學節2024廣州專場2日在華南國家植物園舉行,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同時還啟動「和自然為伴 與科學同行」基於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學行動「粵港澳大灣區蝴蝶調查公民科學行動」,將通過公眾的參與,為保護蝴蝶及其棲息地提供科學依據,並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港人可參與「灣區蝴蝶調查公民科學行動」

「粵港澳大灣區蝴蝶調查公民科學行動」啟動,圖為蝴蝶標本現場展示。(記者方俊明 攝)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基於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學行動,灣區蝴蝶調查公民科學行動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林業局共同發起,通過帶動社會公眾參與到科研數據的記錄中,促進科學與自然的融合;特別是通過對蝴蝶的觀察與收集及相關知識的傳播,從而為保護蝴蝶及其棲息地提供科學依據,並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蝴蝶是重要的生態指示物種,其種群變化可以反映出生態環境的健康程度。從今年11月至明年11月,公眾可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蝴蝶出現的地區,如自然保護區、公園、綠化帶、動植物園、林地、居住區、荒山荒地等開展監測,通過拍照上傳的方式,在「生命網格」APP中匯集數據。而灣區蝴蝶調查公民科學行動將通過廣泛吸引公眾參與蝴蝶的觀察、監測與保護,為廣東省高品質自然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樣板,助建「綠美廣東」。

中國科學院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多方面展示

據了解,本屆科學節以「嗨,科學!——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為主題;廣州專場活動通過科學展覽、實景模型、科普報告、科學文藝匯演、科學實踐等形式,設置「嗨劇場」「創新展」「零距離」「創工坊」「科學之美」「科學與中國」之夜、「科學教育沙龍」等板塊,吸引了24家參展單位參加,其中16家中國科學院院內外機構帶來多個特色展品、節目和實踐活動,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

其中,「創新展」板塊集中展示各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如單人噴氣飛行背包、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等,通過實物和模型展示,讓公眾體驗前沿科技。而「科學教育沙龍」板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教育平台及資源的整合協同、科普產業化等展開討論,共同推動大灣區科學教育領域的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 梅琬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