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嘉賓合影。(記者方俊明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由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主辦的「項目式學習國際研討會2024:AI賦能的項目式學習與21世紀核心素養研討會」近日舉行。本次論壇旨在為來自國內外的教育工作者、專家學者提供一個相互學習、交流與創新的平台。研討會邀請了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知名學者,通過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深入探討如何利用AI技術優化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等能力。

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探索欲與探索能力

本次論壇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大會上闡釋了項目式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探索欲與探索能力的學習方式,而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顧明遠也強調了要在學校項目式教學中正確地、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我期待各位同仁能在本次研討會中更深入地討論學校要怎樣科學合理地運用人工智能,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丹麥奧爾堡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於問題和項目教學法研究中心主任杜翔雲教授在會上以她多年來在國際上所進行的項目式教學實踐經驗來證實PBL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的巨大潛力。她還表示:「在這個全球化與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有責任為學生創造更為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具備跨文化的勝任力和全球化的思維方式。」

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未來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凱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師範大學致力於推動智能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通過建立國際化的教育教學創新平台,積極探索AI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北京師範大學願與教育界各位同仁進一步深化合作,為推動項目式學習與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及努力為教育現代化貢獻智慧與力量。

推動項目式學習與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

大會期間,杜翔雲教授做了《基於PBL的可持續教師發展和教育變革》為題的主旨報告,報告中提出了一種系統思維的方法,將「教師學習」概念化為一個由多個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構成的複雜動態系統,其中包括個人的專業成長,以及與環境因素(如機構條件和文化價值觀)的互動。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國民做了《語文課程中的項目式學習實踐樣態探析》為題的主題報告,報告中對伴隨語文課程改革理念落地推進過程中,基於語文課程的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索湧現,所呈現出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雙重調整進行了詳細且全面的詮釋。

CREATE for STEM 研究所所長,密歇根州立大學Lappan-Phillips 科學教育教授Joseph Krajcik做了《通過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參與和成就》為題的報告,他在報告中詳細講解項目學習的各個特徵,並展示這些特徵是如何基於學生學習的已有研究,進而推動深度學習,幫助學生發展可用的知識,使其能夠解釋複雜的現象並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劉堅老師做了《高質量項目學習的力量——項目學習三年循證研究及其啟示》為題的報告,報告談到了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聯合北京豐台、北京海淀、上海黃浦、浙江溫州、山西晉中開展的為期3年(2021-2024)的項目學習區域整體改革實踐和部分地區針對1萬6千餘名學生開展的為期三年四輪次的追蹤測試,分析了高質量項目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 梅琬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