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9日,香港飛往北京的航班上有一個名為楊家聲的香港年輕人,這是他第一次前往內地。作為港大建築系高材生,他受香港某建築師事務所派遣,以實習建築師的身份為一家港資公司籌建一間炸雞店。自此,他與內地深度結緣。大學畢業後至今,楊家聲先後參與或主導了北京香江花園、上海香港廣場、海南石梅灣、成都匯點廣場、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等一些標誌性建築項目的設計工作。和楊家聲一樣,盧建能、丁劭恆等一大批香港建築師密集北上發展。他們在見證及助力內地建築行業乃至中國經濟社會騰飛的同時,找到了事業發展的支點。10月9日,特區政府和國家商務部簽署的CEPA《修訂協議二》,在不少香港特別具優勢的服務領域包括金融、建築及相關工程、檢測和認證、影視、旅遊等都增添了開放措施,隨着「大門」、「小門」的進一步打開,香港專業服務人士在內地的天地將更寬。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