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煒
現年72歲,家住隆陽區永盛街道王海社區藕思卡村的「赤腳醫生」王順明,用57年的行醫生涯,見證了共和國鄉村醫療事業發展的歷程。
20世紀60年代,為解決廣大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窘境,一大批亦農亦醫的「赤腳醫生」經過短期培訓便投身於廣袤的農村大地。1966年,從小跟隨爺爺採藥治病,年僅15歲的王順明被村裏推選到市、區組織的提高班參加學習。此後,他背着藥箱的身影便穿行在鄉野山川之間,一走就是57年。少年飛奔逐夢路。
「仁心」守護一方人
「由於忙着苦生活、幹事業,不少人積勞成疾,落下了一身病。我這個『赤腳醫生』,就是希望用自己的所學所能幫助到大家。」王順明潛心研究醫術,研製出多個卓有療效的湯劑、貼敷藥膏配方。
丙麻鄉馬水村70歲老人王成貴,在40年前因勞致病,久治不愈。「我看過不少醫生,都說難醫,說我活不了多久。後經熟人介紹,找到王順明醫生。經過治療調養,病慢慢好了,回家也能幹活了。」王成貴說。中醫治療講求日常調養,為了方便照顧病患,王順明讓需要調養看護的病患帶着米糧住在自己家。王成貴當時住在王醫生家,除了抓一服藥付8毛錢,吃喝自帶以外,沒再出什麼錢。
說起王順明,丙麻鄉馬水村的段芹芳滿是感激。突然面癱的她在醫院住院20多天後出院回家休養。聽說王順明醫術好,便找到他。「吃了10多天藥,一服藥60元吃3天,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段芹芳說,王順明還傳授一些「土方子」給她,讓她家人自己砍些柳皮發紅的柳條,切成七八公分的小段,烘烤後用來擀臉。「中醫有很多不花錢的醫治辦法,很適合群眾日常養生保健。」王順明說。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王順明定期走訪一些村子,送醫上門。經年累月,除了在王海社區,王順明還在丙麻、西邑、隆陽城區乃至施甸縣,都有固定巡診的時間和點位。因他研製的貼敷藥膏有療效,2015年王順明應雲南省衞生廳邀約,與其他兩人代表雲南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的「春播行動」第三屆高峰論壇。會上他分享了自己研究的貼敷方子,台下全國各地參會的同僚給予了他很高的認可。
「赤腳」踏上新征程 「仁術」傳承薪火旺
2017年,王順明和孫子王姜全因治療風濕的突出貢獻,地方政府為其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站在他自主設計的寶塔藥櫃前,王順明認真翻看着一摞摞診斷的病歷記錄和對應藥方配比單。他說:「政府給我申請了非遺傳承,希望這些記錄本能夠有助於年輕一代參考學習,幫助中醫得到更好的傳承。」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民醫療在提質,「赤腳醫生」需要練就新本領。「這兩年,百姓的觀念改變了,更注重養生,時常追着問吃什麼健康,該怎麼鍛煉?」作為年輕一輩的傳承人,1992年出生的王姜全很有感觸,「大家問得又細又多,我感到本領恐慌。祖傳的經驗還不夠,我還需要更全面地學習和提升,取得資質。」

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台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政策,同時出台了考試考核辦法。「這是給有家學傳承人的最好消息,今年我也開始申請了,希望不久後能夠取得資質,成為一名真正的中醫醫生。」王姜全眼中充滿了期冀,這是他的新征程,也是中醫醫學復興和中醫醫術全面升級的新征程。
以「仁心」護「初心」 書寫時代新答卷
王順明秉承醫道仁心,獲得了百姓們的廣泛認可和讚譽。他的老家藕思卡村地處山區,又有東河阻隔,村裏百姓出行不便。有一個挑柴的老人過河,不慎摔破了頭,在王順明的緊急救護下,老人脫離了生命危險。「我小時候,記得村裏時常有人過河摔倒、摔傷,路也是毛路,很難走。王醫生便組織發動全村,家家籌工修路,用的排水管子之類的輔料都是他出錢。」現任王海村副主任王紹燕也是藕思卡人,對村裏修路修橋的事記憶猶新。

「村裏沒錢修橋,他把家裏養的大騾子賣了2000多元錢,跑去扶貧辦、林業局、農業局、水利局一家家問政策,立項籌款,最後籌集到20多萬元,給村裏修好了橋。」王順明的老伴說。1998年,東河之上,藕思卡村民有了過河的橋。村裏後山光禿禿的,他買來種苗,分發給各家各戶,和老伴帶頭上山種樹。如今藕思卡一帶的山上,長青的白毛鬆散發的松香,隨風瀰漫。
跟隨爺爺多年,王姜全對十里八村也非常熟悉,陪王順明出診的時候,他在一旁幫着查看患者病情,確認藥方。56歲的西邑鄉農民魏廣青,腰椎間盤突出30多年,病重的時候不能下床,王姜全就上門接送他。王順明不方便出診的時候,王姜全承包了這類患者診療的接送工作。「現在農村家庭很多都是留守老人、兒童,出行是問題。家裏有車,上門接送能讓他們看病方便些。」王姜全說。青山綠水間,沿着老一輩修好的路,新一代的傳承者行將致遠。
看着政府頒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王順明回憶起幼時跟着爺爺採藥的日子,回憶起響應號召求學的年代,回憶起自己日以繼夜鑽研藥方的時光,回憶起無數個醫患情的故事……這些歷程讓他內心感概,「是新中國給了我學習、成長、歷練的機會,給了我施展醫術的廣闊舞台。」
汝飲而食,當思爾職。王順明堅守醫德醫道,用赤誠之心致敬初心使命,肩負起一個個病患、一個個家庭、一個個村莊的醫療健康,用堅定與努力成就自己,更照亮了後來者前行的道路。
「赤腳醫生」王順明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的奮鬥史,更是新中國醫療事業發展的縮影。穿梭在蒼茫大地間,「赤腳醫生」們一步一個腳印書寫出新時代醫者仁心的動人答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