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別具一格的跽姿陶俑、威武高大的鎧甲軍吏俑、栩栩如生的青銅水禽……2024年是秦始皇兵馬俑發掘50周年,9月8日,「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考古發現展」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式開展。展覽選取了50年來秦始皇陵考古發掘成果中有代表性的230件(組)文物精品,全方位、多角度呈現秦始皇陵的面貌和內涵和價值,帶領觀眾走進盛世強秦的歷史畫卷。值得一提是,本次展覽中多件文物都是首次與觀眾見面,充分展現了秦始皇陵「地下王國」的豐富多彩。

集中展示 50年來秦始皇陵考古發掘成果
秦始皇帝陵位於陝西西安臨潼,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建設工程耗時38年之久,陵墓參建人數上達70萬之巨,規模之宏達、埋藏之豐富世所罕見。1974年兵馬俑被發現,塵封2200餘年的秦代地下軍團從此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目前已發現的3個兵馬俑陪葬坑成品字形排列,坑內放置有與真人真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7000餘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近十餘年來,對一、二號坑的持續發掘,不斷更新着對兵馬俑軍陣的排列規律認知。

本次展覽內容分為「秦始皇帝」、「麗山為陵」、「宮觀百官」、「地下軍團」、「皇家苑囿」、「宮廷娛樂」、「侍奉如常」、「幽宮紫台」等八個單元。其中,「秦始皇帝」介紹了秦之崛起和始皇帝的一生,「麗山為陵」展示了秦始皇帝陵「若都邑」「皇權至高無上」的設計原則和「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禮制,「宮觀百官」通過文獻和考古勘探、發掘資料的相互論證,對秦始皇帝陵園中象徵中央官署、宮室建築、飤官等的遺址和出土物進行闡釋和展示。而「地下軍團」則展示了象徵駐守在京城外的軍隊秦兵馬俑,以及其背後蘊含的歷史信息,包括兵馬俑的製作工藝、藝術風格、秦軍武器裝備等。

此外,「皇家苑囿」展示了象徵天子生前京城苑囿的珍禽異獸、宮廷廄苑、禽苑等,「宮廷娛樂」書寫了華麗又新穎的秦宮廷娛樂生活,「侍奉如常」展示了秦始皇帝陵的「祔葬」與「陪葬」。「幽宮紫台」「想像」與「科學」並俱,通過對「文獻」中記載的聯想和科學數據的論證,與觀眾一起想像秦始皇陵地宮的雄姿,描摹其中的日月星辰、江河大海和廣袤大地。

以展覽形式實現文物資源活化利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展覽展出的兩件百戲俑特別引人關注。據了解,百戲是古代散樂雜技的統稱,包括扛鼎、尋橦、角力、俳優等。在秦陵東南部內外城垣之間的陪葬坑內,出土了三十餘件形態各異的陶俑個體。它們動作有直立狀、雙手捲衣狀、一手叉腰一手高舉、雙腿弓箭步、半跪狀等,模擬古代百戲娛樂的場景,這些陶俑因而被稱為「百戲俑」。

據悉,此次展出的兩件百戲俑為剛剛修復完成並首次展出。其形象非常生動、姿態各異,為研究秦代的宮廷娛樂生活、秦代的服飾文化、秦代的雜技運動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

「2024年是秦始皇兵馬俑坑考古發掘50周年,此次展出的秦始皇帝陵外城東門遺址出土的建築材料、秦始皇帝陵071號陪葬墓出土的精美文物、秦始皇帝陵陵寢建築遺址,以及大量帶文字的瓦當,都是首次在展覽中與觀眾見面。」秦始皇陵博物院陳列展覽部副主任葉曄表示,「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考古發現展」 是秦陵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學術研究等多項業務工作的集大成者。展覽一方面作為兵馬俑坑遺址陳列的補充,另一方面也是想以展覽的形式來實現文物資源的活化利用,充分展現秦代的制度、政治、經濟、軍事、藝術、文化以及精神思想等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