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珏 北京報道)內地將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目前已在上海等22個城市試點,此舉引起輿論熱議,甚至有自媒體渲染「房屋養老金就是變相房地產稅」。面對一些誤解甚至誤讀,房產專家對本網記者強調,房屋養老金不是房地產稅,也澄清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

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上星期五(8月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上海等22個城市目前正在進行試點。董建國說,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基金已經建立,試點的重點是政府將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有關房屋養老金的討論迅速升溫,個別聲音稱,「養老金都沒錢交,政府又要收房屋養老金了」「這不就是變相收房地產稅嗎」。

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本網指出,房屋養老金不是房產稅,目前一些自媒體「房屋養老金是變相的房產稅」是誤導的,也是錯誤的,更是不負責任的。房屋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組成。其中個人賬戶由原先的物業維修基金平移過去,不需要業主再出資。而公共賬戶是後續會加快建立的,是政府自己會籌資的,也不需要個人出資。總之,房屋養老金制度不增加業主負擔,同時在政府資金支持下,可以更好擴充房屋養老金資金池,同時也有效保障了後續房屋的維修管理。另外這些資金都是屬於業主和業主代表大會享有,是小區可以使用和支配的資金。

他介紹,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出台,至少是建立在三個市場背景之上的,其包括:房屋安全的惡性事件、小區急難愁盼的物業問題、房地產存量時代的發展需求。此外,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出台和改革,並非今年才提及的,其經歷了至少3年的改革探索期。該制度立足問題導向,從一系列房屋安全等問題中持續做探索,也結合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等改革內容做了深化和細化,應該說這是一項立足人民群眾訴求的好政策,也符合市場的規律和發展要求。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