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林凱)6月23日至27日,由吉林大學承辦的第20屆探地雷達國際會議在長春舉行。
探地雷達是利用天線發射和接收高頻電磁波來探測介質內部物質特性和分布規律的一種地球物理方法。由於探地雷達探測的高精度、高效率以及無損的特點,目前主要被用於岩土工程勘察、工程質量檢測、建築結構檢測、考古、礦產勘查、災害地質調查、行星探測等眾多領域。
據悉,探地雷達國際會議自1986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是探地雷達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會議。本次會議為期5天,共有159場精彩報告和2門精彩短期課程,有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64位外國代表來到長春參加,有300多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出席了此次會議。

近年來,吉林大學相關團隊依託國家863計劃、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在理論、方法和技術等多方面開展深入研究,探索了超寬帶雷達波在地下介質中的傳播規律,揭示了雷達波在地下介質中的極化旋轉特徵,建立了全極化探地雷達理論體系,研發了低頻干涉和多輸入多輸出(MIMO)探地雷達技術,發展了地下目標高精度成像和分類識別算法,在城市道路隱患排查、礦產勘查、土壤檢測、地雷探測、石窟寺石刻文物保護、月球和火星淺表層探測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果。
本屆會議的成功舉辦將推動世界探地雷達探測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行星探測等領域的應用能力,提升我國探地雷達領域在世界上的前沿地位,為吉林省監控城市道路塌陷隱患、黑土地安全利用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也將進一步增強吉林大學在國際探地雷達領域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
孫佳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