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實習生 楊玉涵)據洛陽市文物局局長趙曉軍在第五屆世界古都論壇上透露,今年10月,漢魏故城遺址博物館即將建成開放,向公眾系統展示漢魏故城遺址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以及60年來重要的考古發掘研究成果。
「如今漫步洛陽,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古韻新風交相輝映,山水林城和諧共融,千年古都正在成為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幸福之城。」趙曉軍表示,洛陽創新研發高質量文旅產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走好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推出《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系列沉浸式文旅產品,洛陽漢服體驗、博物館奇妙遊等項目接連「破圈」,推出 「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一批研學精品課程。洛陽獲評「中國夜遊名城」,入選國家文化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在2023年全國地級市傳播指數排名中位列第四。

據了解,洛陽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2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3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70個省級傳統村落;有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00餘項。博物館、紀念館總數102家,館藏可移動文物60餘萬件(套),文博場館年接待遊客超過1500萬人次。
洛陽既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又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兩大線型遺產在此交匯,彰顯了洛陽在我國漢唐時期南北、東西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申遺成功十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嚴格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標準,將申遺成果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新開端:突出保護優先,在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漢函谷關等大遺址之中實施了一批保護展示工程;致力環境改善,通過整治遺產周邊環境,建設隋唐植物園等城市綠地及公園,着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體驗;加快文旅融合,提升遺產的自我造血功能,使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更好惠及市民群眾,實現遺產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絲綢之路及大運河遺產的保護、管理及利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亮眼的工作成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