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22日實施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管制,香港社會「走塑」至今已一個月。事實上,要有效改變大眾使用塑膠產品的習慣,需要科研及業界不斷探索,造出環保高性能的替代品。香港文匯報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助理院長(研究)兼化學系教授魏濤,介紹其針對新一代可降解材料的重大突破研究,其團隊以廣泛飲用的康普茶為基礎,研發出由細菌纖維素(BC)製作的創新食品包裝薄膜,不僅可以降解,亦完全無毒無害,甚至可以食用,且具備透明、高阻隔、高熱穩定性等特質,並只較塑膠略貴。另BC纖維素結合其他複合材料,亦可望製成性能優異的餐具,如能提升製作技術控好成本,具有可取代塑膠的潛力。

魏濤並提出「三步走」策略:源頭上減少塑料產品使用、提升塑膠產品回收率,以及開發替代新技術與新材料,逐步實現終極「走塑」。

(詳細內容見5月22日香港文匯報)

記者:王鼎煌

拍攝:黃艾力

後製、字幕:融媒組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