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宏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鄧清河。(記者帥誠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帥誠)3月27日,港區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鄧清河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與師生交流學習全國兩會精神,介紹了自己關於中醫藥「走出去」的政協提案內容,並與港生代表交流,解讀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

當天的報告會現場,鄧清河以《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全面促經濟惠民生 學習2024年全國「兩會」精神》為主題與學校師生進行了座談。他介紹,新質生產力的「新」,關鍵在於科技的先進性、創新性、引領性。新質生產力與「中醫藥現代化」「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等理念是有機統一的,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革新幫助中醫藥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他勉勵師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者、創新者和開拓者。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鄧清河訪問穗高校與港生分享「兩會」心得。(記者帥誠 攝)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文鋒在交流中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所中醫藥本科院校,學校擁有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橫琴實驗室)、國家醫學攻關產教研融創平台、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平台,將發揮大平台築巢引鳳、大平台激發創新活力,大平台聚攏整合資源的作用,推動形成培育中醫藥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更好服務支撐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為了幫助更多中醫中藥「走出去」,鄧清河還結合自身專業領域,在「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中醫藥的提案內容,提出便利中成藥准入大灣區,包括進一步簡化在港澳註冊的內服中成藥審批及准入制度,加大對香港本土註冊藥品的開放;建議政府提供企業政策優惠,鼓勵港澳企業在灣區投資、建廠、開店;在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下,建議在大灣區開設融合中醫館;加快統一灣區藥材標準,利用現代科技建立中央煎藥中心,配合物流網絡提供一站式配藥、煎藥、送藥服務。

他還建議,香港應善用自身獨特優勢強化中醫藥品牌建設和文化傳播,推動企業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香港中藥廠不多,市場小,可以更多依靠內地大市場,也期待相關准入條件進一步放寬。」他還指出,推動國內外市場融合對接方面,香港可作為普法基地和仲裁中心,為中醫藥在「走出去」過程中提供法律保障。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郭鴻為鄧清河頒發客座教授證書。(記者帥誠 攝)

對於今年「兩會」中的熱詞新質生產力,鄧清河解釋為「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而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在活動中,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潘華峰代表學校接受位元堂鄧蕙敏執行董事100萬港幣的捐贈,用於資助培養愛國愛港學生,助力香港青年成長成才。陳文鋒書記向鄧清河副主任及鄧蕙敏執行董事贈送廣中醫與位元堂的珍貴歷史資料。活動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聯部指導推動,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聯絡部主任範克勝,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潘華峰、郭鴻,香港宏安集團有限公司、位元堂藥業控股有限公司人員出席活動。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