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連慜鈺)12日,金庸故居開放儀式暨「在海寧讀金庸」分享會在浙江海寧袁花舉行。修繕一新的金庸故居以全新面貌正式對外開放。

據了解,金庸故居位於袁花鎮新袁村赫山房,是查良鏞(筆名金庸)的出生地,更是「金學」研究的根脈地、查氏文化的傳承地。為緬懷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傳承他「持守正義、重信然諾」的世間道義,2023年下半年,金庸故居進行閉館施工,全面修繕布展。

故居分為「居」和「展」兩部分
海寧市委書記徐明良在儀式上介紹:「今年,我們全面完成金庸故居改造提升,復原澹遠堂、退思軒、金庸出生處、查家書房等場景,收集展示先生連載小說、刊登社論的原件及高清複印件等珍貴史料,重現金庸先生的鄉愁記憶和不凡人生。」

如今新修繕的故居是1998年根據金庸本人及家人的回憶,在原址上復建而成,總面積1598平方米。提升後的金庸故居分為「居」和「展」兩部分。「居」部分重在復原當年生活場景,呈現金庸的出生成長環境與家族背景。「展」部分以「文心俠骨赤子情——金庸的故事」為主題,展示了金庸的傳奇一生,更是從全國各地尤其是香港搜集了金庸相關的大量珍貴資料,如手稿、作品、原版報紙、改編的影視劇等,很多資料都是首次公開展示,展陳內容具有權威性和全面性,展陳方式注重互動性和創意性。


活動現場,還發布了袁花鎮「兩查故里」建設方案,舉行了金庸故居資料捐贈證書頒發儀式以及浙江省港澳台僑青年文化交流基地授牌儀式。
金庸,不只是武俠小說家

在「在海寧讀金庸」分享會上,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陳平原分享了他和金庸一起在浙江大學合帶博士生的經歷。「我覺得查先生在所有的作家裏面是最有學問的,當時我提議他來帶專業二級學科歷史和文學的博士生,這樣他就能把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和歷史方面的建樹結合在一起去指導學生。」陳平原說,「某種意義上回過頭來看,只從武俠小說方面來談查先生是不夠的,要把他新聞的事業,文學的創作,和歷史的眼光帶進來去看他,三者結合起來才比較完整。」

「我跟金庸先生是一樣的,是土生土長的海寧人,我到了18歲之後才離開海寧,後來去香港發展的。」浙江旅港青年會會長蔣思雨說,「像我們這樣去香港打拚的年輕人,在整個創業的過程裏會遇到很多挫折與磨難,而金庸先生的小說給我們的啟示是不管人生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少的磨難,都不要放棄。此外,藉助他的影響力,我們搭建起了一個浙港兩地青年交流的平台。比如我在香港交朋友,當聽聞我來自浙江海寧,來自金庸先生的故鄉,香港青年們會對浙江表現出一種先天性的好感。我覺得我們要運用好金庸先生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將這些文化賦能,邀請更多香港年輕人來到浙江來看看金庸先生的故鄉,不斷加強兩地的青年交流。」
接下來,海寧將以金庸故居為連接,緊緊圍繞金庸作品中所蘊含的「武俠夢」「家國夢」「故鄉夢」,持續深化「金庸文化」這一浙江特色文化品牌的推介,加大浙江與國際的文化交流,激發港澳台僑青年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力民族復興偉業的家國情懷和赤子丹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