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3月3日將迎來第十一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中國活動主題為「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廣東省林業局昨日(1日)聯合河源市政府在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舉辦2024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公眾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行動,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期間,「中華穿山甲智慧保護體系」建設啟動。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中華穿山甲智慧保護體系」是通過增加監測單元和研究台站數量,擴大研究保護範圍等方式,運用紅外監測、無人機巡飛等監測研究手段,實現對穿山甲及關聯物種實時動態監測。該體系具有智慧監測、智慧識別、智慧分析、智慧管理等特點,是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的應用典範。
該體系建設啟動後,廣東將計劃在「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基礎上,再設立2個分中心、5個野外科學研究台站、18個監測單元和一批監測點;其中在河源和平縣也設立了1個「中華穿山甲野外觀測台站」,進一步完善對中華穿山甲的科學監測和數據庫管理。

開展珍稀瀕危物種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
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深入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在完善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和保護規劃設計上發力,加快推進建設以華南國家植物園和國家林草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為引領的區域性物種遷地保護體系,扎實開展珍稀瀕危物種的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組織實施華南虎等重點物種保護工程和豬血木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積極推動蘇鐵、蘭科等9個國家級遷地保護機構建設,建立全國首個省鳥類環志監測總站和夜間鳥類環志監測站,並全面建立起省市縣三級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
數據顯示,作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廣東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1361處,記錄分布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共1052種、野生高等植物6658種;其中中華穿山甲和鱷蜥野外種群數量持續增長;廣東省分布的國家規劃專項拯救的極度瀕危動植物物種野外數量保持穩定,遷地保育和擴繁數量逐步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