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佛山報道)作為元宵節期間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行通濟」活動在佛山禪城區舉行。「行通濟,冇閉翳」,24日,「行通濟」活動迎來最高潮,來自佛山、廣州、香港、澳門等大灣區城市以及華南多省市的居民,攜家帶口來到禪城,預計百萬人參加。長輩提着生菜、小朋友舉着風鈴,由北而南走過當地的通濟橋,祈求平安、順利、幸福。據悉,「行通濟」影響力早已擴散至港澳地區,當天,有香港同胞組團來到佛山參加這場盛會。
根據資料記載,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即是春節的結束,正月十六成為新一年的正式開始。自明末清初開始,佛山人每年正月十六行通濟,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並衍生出「行通濟,冇閉翳」這一俗語,意為「到通濟橋走走,就沒有煩惱、憂愁」,表達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今,這一民間自發、政府參與引導的活動,已經成為元宵節期間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並已於2007年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現在元宵行通濟習俗的影響力,已擴展到整個珠三角和港澳地區,體現了嶺南民俗和廣府文化的魅力。

24日晚,記者在通濟橋看到,橋頭及橋的南北兩側人潮湧動,遊客和市民手持金閃閃的風車,綠色的生菜,還有人裝扮成古人形象,或是現代卡通形象,整條街充滿着歡樂、祥和。「行通濟,無閉翳」,每一位路過通濟橋的行人,都大聲念着這樣一句話,寄託着樸素的願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佛山工作的港人周女士,今次與所在社團的香港友人組團前來「行通濟」,其中有多人是第一次參加,盛大的元宵活動讓他們大開眼界。「我在佛山工作近20年,除了疫情三年『行通濟』活動停辦,每年都要到現場『行通濟』,很熱鬧,很喜慶,寄託着希望。」周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行通濟」活動還配套有特色主題車展、功夫-漢服展示、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等豐富活動。以民俗活動促進文旅消費,成為「行通濟」活動的一大亮點。有做烤串的商販告訴記者,活動期間,預計銷售額超過1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