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5日)下午,第二屆「潮州文化論壇」在暨南大學開幕。(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今日(25日)下午,第二屆「潮州文化論壇」在暨南大學開幕。來自韓國、香港、北京和廣東等地逾130名專家學者、文化界人士出席活動。本屆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潮州文化研究與傳播」為主題,通過主旨演講、分組討論的形式探討潮州文化探源、潮州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在開幕致辭表示,未來,將立足「大潮州」文化概念,致力於建成全國乃至全球研究潮州文化的高端平台和海外內潮州文化傳承傳播的重鎮。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張知乾表示,本屆論壇舉行是潮州文化日益成為一門顯學、愈發蓬勃興盛的生動寫照。

中共潮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星表示,潮州今年先後獲評「中國十大『秀美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兩張金名片。潮州市着力推動潮州文化「立」起來,策劃創立「潮州文化大學堂」研究傳播品牌。他介紹,潮州國家級非遺項目增至17 項,省級非遺項目47 項。潮州將繼續推動城市形象「火」起來,讓潮州接連不斷衝上「頂流」。

韓山師範學院副校長黃景忠介紹,該校已建成海上絲綢之路與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等七個有關潮州文化研究省級科研平台。他指出,潮州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以潮汕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民系的文化,這個民系有三四千萬人口,在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海外具有較大的經濟文化政治影響力,因此對潮州文化的研究、傳承與創新既具有學術意義,又具有社會意義。

在主旨發言環節,北京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長陳平原談及了潮學的魅力及可能性。他希望讓潮學在全國學界有能見度、讓暨南大學潮學研究在廣東以及潮汕地區被認可、讓潮學對青年學者更具吸引力,讓潮學研究可持續發展。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教授林倫倫以「20世紀潮汕方言研究述略」為題,從潮汕方言工具書的編撰出版、潮汕方言的描寫研究等多個方面梳理了20世紀以來的潮汕方言研究。他指出,潮汕方言研究成果豐碩,不僅在學術上具有重要價值,也提供了深入了解潮汕文化的寶貴資源。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鄭煒明則作了「饒宗頤先生與潮州學的現代化」的發言。他指出饒宗頤先生是潮州學的倡議者,其研究植根於傳統學術,從上世紀四十年代總纂《潮州志》時起,便開始運用日後成為中國學術界主流的現代化研究方法與寫作範式。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