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原部長苗圩指出,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單一市場,加上門類齊全的製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輕易不會被撼動;(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11月22日,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苗圩在「《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發表主旨演講指出,近年來美國將中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聯合其盟友針對中國先進製造業無底線地遏制打壓,大搞小院高牆、脫鈎斷鏈。但產業鏈演變始終會遵循「靠近產地」「靠近市場」來布局,不會以某些國家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不會被輕易撼動。

苗圩稱,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造成全球供應鏈大範圍梗阻,多重因素的疊加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日趨呈現出區域化、本地化、短鏈化的趨勢。儘管有複雜多變的各種干擾因素存在,只要順應產業運行邏輯的深刻變化,就能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局中贏得主動,搶得先機。

「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單一市場,加上門類齊全的製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輕易不會被撼動。」苗圩強調,產業鏈演變始終會遵循「靠近產地」「靠近市場」來布局,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歷史大趨勢,不會以某些國家、某些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解決製造業能耗高問題

在苗圩看來,推動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繼續狠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傳統產業有一些錯誤認識,比如把石化、有色等高耗能產業當成一種落後產業、夕陽產業。實際上,這些產業的能耗排放更多是由產業的特性和規模總量所決定,要解決的不是「高耗能」,而是「能耗高」的問題,發展製造業首先要穩住傳統產業基本盤,改造提升石化、有色等傳統優勢產業,讓傳統產業向好、向新轉變。

數據驅動將成為製造業新趨勢

苗圩指出,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形成疊加、聚合、倍增效應,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線性增長轉向指數增長、裂變式增長。數據正在深刻改變資源配置的方式,對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判斷,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將重塑製造業的生產方式和產業體系,數據驅動製造將成為製造業的新模式、新趨勢。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苗圩當日還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實踐表明,外商投資於中國製造業總體上是成功的,在各個細分市場上都佔據着優勢地位,也取得了很好的投資回報。大批有遠見的企業家正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中國政府也制定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製造業對外資准入的限制已經全部取消。在中國的外資企業,與中資企業享有同等的政策。中國將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堅決破除隱性壁壘,更多地激發起市場的活力,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