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深圳光明區定位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正在全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10日舉行的2023光明招商大會暨第二屆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大會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光明區圍繞「8+5」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鏈條的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包括:一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套產業空間政策、一系列產業集群專項政策,以及一批行業發展支持政策。此外,發起設立百億級的科學城母基金,落地總規模75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的3個產業基金,推出100億元科技金融專項,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全年擬釋放產業用地超100公頃
據悉,僅2023年以來,光明區已出台製造業、金融業、商業等3個行業政策,以及超高清視頻顯示、新材料、智能傳感器、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合成生物等一批產業集群政策。
此次招商大會上,光明區委常委、副區長沈華新重點推介和解讀了新進出台的《光明區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光明區促進商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在夯實製造業發展基礎方面,光明區提出對使用募投資金投資建設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及重大工業投資項目,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獎勵。該措施是結合光明區實際情況制定的特色措施,且可與市級政策疊加享受,市區兩級合計獎勵比例可達30%,最高享受高達1億元的獎勵。
在促進制造業企業成長登峰方面,通過推動實施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獨角獸4大行動,對「小升規」「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專項補貼外,對擬上市企業、上市企業使用募投資金在轄區購置自用產業用房的,給予最高3000萬元獎勵。
為了給產業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光明區正強力推進連片產業空間整備,重點打造光明湖、光明中心區、鳳凰城等三大總部集聚區,馬田、鳳凰、玉塘、公明等四個市級先進制造業園區,以及大灣區智能傳感、生物醫藥谷、半導體等6個「平方公里級」新型產業社區,全年將釋放產業用地100公頃以上,提供優質產業空間超400萬平方米。
針對光明科學城的發展,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邱浩航介紹,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兩大設施已經啟用,自由電子激光啟動建設,材料基因組年底投用,將加速材料領域技術突破進程;超算二期和鵬城雲腦Ⅲ正加速建設,未來將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技術領先、供應充足的公共算力支持;深圳灣實驗室、深圳醫學科學院、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初現成效,有力支撐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
簽約項目38個 意向投資近千億
大會當天吸引一批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企業代表齊聚光明科學城。簽約項目38個,意向投資額960億元。此外,由光明區政府、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大會,將於11-12日在光明天安雲谷會議中心舉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