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深圳美術館(新館)今日(6日)正式開館,八大開館展分為「在地與多元」、「跨越與對話」兩個部分,通過專題展、名家邀請展、自主策劃品牌展等內容,將深圳美術館的全新定位和學術方向有機地串聯在一起,用作品展現出一個聯結多元感官、具有先鋒性且啟發思考的鮮活的「世界藝術史」。

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記者李薇 攝)

據了解,本次開館展由范迪安擔任總策展,王晨、皮道堅、米歇爾·羅賓、邱志傑、吳洪亮、李軍、阿蘭·達皮耶、片岡真實、陳湘波、覃京俠、游江等專家學者組成執行策展團隊,在深圳美術館(新館)自身新的學術定位的基礎上,從「新傳統」的構建出發,推出八大開館展覽,集中呈現跨越古今中外的近千件經典藝術作品。

第一部分「在地與多元」將通過「欣欣生意——深圳美術館館藏精品及文獻特展」、「影像時空——深圳美術館館藏影像藝術作品展」、「回望·先行——深圳美術45年專題陳列展」、「墨韻華光——從嶺南畫派到大灣區當代水墨展」(該展將於2024年1月9日推出)、「好夢無由——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五個展覽,展出豐富的館藏作品、文獻和史料,全面梳理深圳美術發展脈絡,解讀並揭示嶺南藝術的獨特意蘊和深刻內涵,釐清深圳美術在中國近代美術史的地位和作用,解答深圳美術「從哪裏來」,挖掘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發展的共鳴點,增強民眾對於城市人文發展的認同感。同時,展覽將呈現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所目睹的時代巨變、觀念更新和藝術成就。彰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形成的自身城市精神和文化,「講述」展覽背後所蘊藏的時代精神。

市民打卡深圳美術館新館。(記者胡永愛 攝)

第二部分「跨越與對話」通過「印象新生——法國諾曼底油畫寫生與影像展」、「互生景觀——藝術科技展法國奧普萊獎深圳首展」、「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美美與共』藝術科技雅集暨第十一屆深圳美術館論壇」,向世界展現「到哪裏去」,即在新時期面對自身文化的特性而開展的一系列具有探索和創新意義的藝術活動。一方面,從全球史觀下,將中外藝術放到整個人類歷史之中進行研究和展覽策劃,展現中外藝術之間的聯繫、交流和影響,通過一系列精品佳作,呈現當今世界最為前沿的藝術探索和創作成果;另一方面,結合深圳城市特點,基於科技創新優勢,以「藝術+科技」作為展示、研究、教育、交流的主要方向,突出深圳藝術在中國美術史前沿地位,同時彰顯深圳美術館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世界藝術的重要作用,譜寫新時代藝術發展新篇章。

記者了解到,新館正式開館之後,每天開放6000個預約參觀名額,有興趣前往參展的市民可通過官方公眾號預約參觀。

深圳美術館新館外觀。(記者李薇 攝)
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記者李薇 攝)
齊白石的廣東朋友圈。(記者李薇 攝)
深圳美術館新館外觀。(記者李薇 攝)
市民打卡深圳美術館新館。(記者李薇 攝)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記者李薇 攝)
互生景觀——藝術科技展法國奧普萊獎深圳首展。(記者胡永愛 攝)
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記者李薇 攝)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