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蘋果公司最新推出的智能手機iPhone 15系列,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陷入苦戰,初期銷量較上一代機型減少近5%,反觀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於2023年內集中生產1,000萬部新款智能手機,到2024年整體規模將達到6,000萬部,追上蘋果。在華為的「猛烈攻勢」下,iPhone 15在中國市場正陷入苦戰。
報道稱,2023年的iPhone產量預計約2.25億部,與2022年持平。9月份推出的最新型號iPhone 15在歐美銷售仍強勁,但在中國,初期銷量較上一代型號減少近5%。調查公司Counterpoint發布推算稱,在iPhone15推出後的17天內,在中國的銷量較2022年的機型減少4.5%,抵消了開局良好的美國市場銷售。美國調查公司IDC則預測,2023年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將創出過去10年來的最低水平。蘋果的最終出貨量尚需觀察年底的情況,但根據預測,推出iPhone 15的效果不足以成為市場的催化劑。
供應商料蘋果3年內無大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智能手機市場日趨成熟,功能方面的創新正在減少。蘋果在周邊芯片的研發上落後,這也產生顯著影響。雖然蘋果推進將通訊用芯片改為自研產品的計劃,但遭受到挫折。有觀點認為,蘋果在軟件方面的技術開發陷入了僵局。蘋果把與美國芯片巨擘高通簽訂的通訊用芯片採購合同,延長3年至2026年,由於改用自主芯片是大規模的設計和功能變更的關鍵,一家供應商分析稱,蘋果「至少3年內無法實現大的改變」。
「華為戰略正搶佔蘋果市佔率」
與此同時,華為正加快高功能智能手機Mate 60 Pro的增產,計劃以現貨形式訂購零部件,年內首先針對該系列集中生產1,000萬部。正在加緊採購零部件,零部件企業將在11月完成供貨。雖然並非正式訂單,但據供應商表示,華為於2024年「瞄準生產6,000萬部的目標」。一家為蘋果和華為雙方提供零部件的企業高管分析稱,「華為的戰略正搶佔蘋果的市佔率。」
報道指出,華為自遭受美國制裁以來,一直秣馬厲兵。華為今年夏季推出的Mate 60 Pro搭載的芯片電路線寬為7納米,被認為可支持相當於5G水平的通訊。與蘋果搭載的3納米芯片相比是落後兩代的技術,但華為搭載被歸類為尖端產品的7納米級芯片,仍給世界帶來了衝擊。華為並未使用實現7納米所需的荷蘭阿斯麥(ASML)極紫外光刻設備,專家認為華為通過多次重複以往光刻工序的複雜手法來提升性能,設法彰顯了最新技術。
零部件成本增逾10% 料明年進一步漲價
日本媒體對美國蘋果公司的新款智能手機iPhone 15進行拆解調查,顯示最高端機型的零部件成本,較上一代機型增加了逾10%,但對消費者的成本轉嫁並未跟上,意味2024年iPhone手機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
《日本經濟新聞》獲得從事智能手機拆解調查的日本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的協助,拆解了9月份上市的「iPhone 15」、「15 Plus」、「15 Pro」和「15 Pro Max」等4款機型,分析了零部件成本,各機型均以存儲數據的內存容量最少的機型為對象。作為最高端機型的15 Pro Max的賣點,是利用3納米的最尖端工藝製造的新設計的芯片,零部件價格加起的成本估計達558美元(約4,365港元),比2022年推出的「14 Pro Max」增加12%。
Max系列的零部件成本在2018年至2021年徘徊在400至450美元(約3,129至3,520港元)。Fomalhaut社長柏尾南壯指出,蘋果能輕鬆提高性能的措施在2021年已經用盡,改良空間只剩下伴隨成本增加的情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