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好政策刺激,A股三大指數大幅高開,惟收市升幅收窄至約1%。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印花稅減半徵收,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證券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等利好齊發,昨日滬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大幅高開5.06%、5.77%、6.96%,港股也高開逾500點重上萬八。然而,近期A股整體行情偏弱,市場觀望中央後續撐經濟實招,兩地股市高開未能一鼓作氣強勢上攻,反而掉頭向下。至收盤,A股三大指數升幅已收窄至約1%,北向資金更逆市淨賣出逾82億元(人民幣,下同)。港股走勢也相若,恒指全日收市只升174點。港股A股升幅均未及市場預期。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多措並舉回應市場訴求,推出連環利好「組合拳」維穩股市,業內普遍預期將顯著提振A股短期走勢。早盤A股意料之中開啟狂飆模式,開市滬綜指直接站上3,200點關口,高見3,219點;創業板指也一舉突破2,100點,報2,182點。

外資本月來已淨賣出822億

惟因多空分歧加劇,之後大市一路向下。盤中滬綜指不但向下擊穿3,200點關口,之後又跌破3,100點,創指2,100點也得而復失。最終指數較開市巔峰已大幅回撤,滬綜指全日報3,098點,漲34點或1.13%,漲幅為7月28日以來最大;深成指報10,233點,漲102點或1.01%;創業板指報2,060點,漲19點或0.96%。兩市成交再上萬億,共錄得11,266億元,較上周五放量近五成。北向資金無視政策利好繼續淨流出82.5億元。據統計,8月以來A股共有20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在其中的16個交易日錄得淨賣出,僅4個交易日呈淨買入態勢,本月迄今已淨賣出約822億元,已高出北向資金2014年11月開通以來所有單月淨賣出額。

「認房不認貸」 內房板塊亮麗

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印發新規允許「認房不認貸」,房地產板塊領漲兩市,整體升幅近5%,中南建設、華遠地產、南山控股、珠江股份、京能置業等個股掀漲停潮。房地產服務、裝修建材、水泥建材等房地產產業鏈其他板塊也在升幅榜前列。

中金公司分析師李求索指,新政進一步對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進行鬆綁,繼去年11月放開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後,本次明確其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化解房地產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根據本月25日市值計算,共有接近1萬億元市值的A股房地產公司再融資限制鬆綁。

減印花稅利好 券商股受捧

交易印花稅時隔15年再度下調,按照2022年A股全年成交額約224萬億元計算,本次調降有望帶來超千億元的交易費用減免,對於改善全年A股市場資金面有較為積極的影響。證券板塊開市幾近漲停,高開幅度達9.96%,最終升幅收窄至近3%。其中,天風證券漲7%,太平洋證券、湘財股份升5%。煤炭、保險、環保、汽車、鋼鐵、石油、銀行、風電等板塊也跑贏大市。僅有通信服務、貴金屬、軟件開發、釀酒、半導體、醫藥商業等少數板塊收綠。

已調整過度 料跌市近尾聲

李求索稱,近期股市受內外因素影響連續調整,海外方面美聯儲緊縮預期強化,美債利率超預期上行且美元走強,地緣風險有所提升;國內增長預期偏弱,也是制約風險偏好的主要原因。他認為,近期投資者對政策積極變化的反應偏弱,北向資金無差別淨流出,績優藍籌在偏低位置繼續調整,歷史經驗來看,往往是下跌行情末期的非理性現象,可能反映資金面已經出現一定負反饋效應。

外電引述華北一券商人士表示,政策還是比較給力的,整體情況還好。不過股市盤面走勢由資金及經濟基本面決定,可能還需走一步看一步。

【特稿】政策組合拳能否活躍股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政策目標一個多月後,A股終於等到真金白銀救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剛宣布對印花稅減半徵收的大利好,中國證監會又同步推出收緊IPO、規範大股東減持、限制金融類及大市值公司超大規模額再融資等組合拳。當前內地經濟回升遇到困難,A股市場信心降至冰點,在上證指數仍處於3,000點邊緣的背景下多部委聯動出擊,提振股市的政策力度超出市場預期,凸顯中央活躍資本市場的決心,為市場打氣。

此前一周,中國證監會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融資端明確提出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節奏;投資端提出加大各類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大力發展權益基金,引導公募自購等措施;交易端提出降低交易費用、研究延長交易時長等舉措。此次降低印花稅、嚴控IPO和再融資等手段同時落地,註冊制下重新祭出過去慣用的這些行政調節手段,顯然超出市場預期。

提升投資者信心才關鍵

不過,回顧A股發展的30年歷史,沒有哪一輪牛市是降印花稅降出來的,過去暫緩IPO的政策也往往加劇市場低迷。實際上,A股三大指數昨天高開逾5%之後升幅逐漸收窄,到收市滬綜指、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升幅只有約1%左右。

正如一些市場人士所擔憂,限制融資、限制拋售等措施難以持久,活躍市場需要投資者對未來經濟保持持續向好的信心。野村證券的報告指出,中國正明顯加大支持股市的力度並採取措施拯救房地產市場,以提振股市及人民幣升值,但力度「可能還不夠」。「如果沒有額外更積極的政策刺激,這些以股市為重點的政策本身對股市幾乎沒有什麼可持續的積極影響,更不用說對經濟產生任何積極影響了。」

需更深化改革 標本兼治

調整交易規則、降低印花稅、「國家隊」救市等一時之策,為A股發展迎來深化改革的充裕時間和好時機。監管部門及市場機構應借此多多研究IPO定價失真、融資過度、虛假披露等制度問題,消除導致市場失衡的不當做法,加大對各類違規違法和違背市場信用規則行為的查處懲罰力度,這或許才是活躍資本市場、標本兼治提振信心的根本之策。

另外,野村報告又認為,內地上周末推出的包括允許「認房不認貸」等在內的經濟措施,可能會釋放大城市的需求,但影響或有限,因為對房屋交易和土地供應的其他限制仍然存在,而且對於降低大型開發商的違約風險幫助不大,未能足以阻止經濟下滑。政府或需推出更多房地產寬鬆措施,以阻止經濟「螺旋式下行」。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