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海江 哈爾濱報道)「拉林河兩邊一公里以內的水稻田基本都被淹了,何況我這塊距離(拉林河)只有500米的田。」黑龍江省哈爾濱五常市向陽鎮愛國村村民白雪站在剛剛露出頭的水稻田邊低沉地說。受颱風「杜蘇芮」殘餘環流影響,自8月2日起,以「五常大米」著稱的五常市連續多日降雨,多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秋收,一場天災讓不少稻田地變為汪洋。7日開始,隨着水位開始下降,被洪水淹沒的五常市的大部分稻田已逐漸顯露。最近兩天,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當地了解到,村民種植的莊稼受到不同程度損害,減產已成定局但並非絕產絕收。

五常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食基地,也是全國水稻五強縣之一,水稻種植面積佔黑龍江全省的十分之一。2022年,五常當地的大米年產量為192萬噸。五常水稻中乾物質積累多,營養成分高,可速溶解的雙鏈糖含量高,顆粒飽滿、質地堅硬,吃起來香甜。截至8月4日17時,五常鎮農田受災面積是40,963.5畝,其中水稻面積36,549畝。
水退了,一些村民陸續返回家中,白雪和愛人也回到了愛國村。原來已經進院的積水已經退去,村裏的道路可以正常通車。她說,「我家地勢相對較高,屋裏沒有進水,其他親戚家裏洪水都上坑了,有些老式的草房已經塌方了。」
白雪初步查看了一下田地情況,今年承包了100畝水稻田,淹了30畝,她自己算算說,「估計損失得十幾萬(人民幣,下同)。以前每年都只種了20畝,今天眼看孩子大了,想多掙點錢,萬萬沒想到發了這麼大的洪水。」記者了解到,五常市受災區的水稻田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每家所種的土地位置比較分散,所以均會有不同程度損失。
即將灌漿被淹導致無法授粉
五常市龍鳳山鎮村民張女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我們這一塊是核心產區,每畝地可以產1,200斤到1,300斤稻米。今年8月初,水稻已經進入揚花期,馬上就該灌漿了,明明再等一個多月就可以收成的。而且這一個多月是最不累人的時候,你只要看着別出問題就行。」張女士非常可惜地說,「洪水一來就會有淤泥,水稻在揚花期的時候可以授粉灌漿,但是在這個期間被大水淹沒,穗花上面掛的都是泥,就無法授粉到殼裏。」
每畝地大概可以賣3,500元,可如今張女士心裏早已沒有了往年的欣喜,她說,「現階段即使退水,水稻再繼續生長的可能性也不會有。至少得虧二十多萬,一年全白幹了。」
稻農冀通過網絡賣米回籠資金
雨水漸退,對於農民來說,搶救地裏的莊稼也提上日程。近日,當地農戶本着「少損失一點是一點」態度,積極開展「自救」。白雪也和愛人忙着去地裏抽水,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白雪說,「種水稻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家裏最值錢的就是農機設備,這些東西在城裏人可能看都不看一眼,發洪水那天,我媽在車上死死守了一宿。」
明年的種子錢沒有着落,甚至9月份開學孩子的學費還不知道怎麼辦。白雪希望能通過網絡爭取把手裏去年的大米賣出去,盡快回籠資金,明年還要重振旗鼓。」
減產帶來價格上漲 稻農樂不起來
在五常做了多年分銷商的張先生說,五常大米的市場需求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產量減少帶來的肯定是價格的上漲。收購價上漲對於農民來說本應該是高興的事,但五常市二河鄉二河村村民張娜(化名)可真樂不起來。她說,「今天年種了170畝地,被水淹了70畝,一斤大米漲一塊錢,也彌補不了30畝地絕產的損失,何況自已受災的要更多。」
被淹了70畝地,張娜保守計算損失了要有20多萬元人民幣的收入,近17萬元的成本被大水沖走。張娜說,租一畝地是1,300元左右,一畝地的種子折算下來要六七十塊錢,插秧的人工費用是300元左右,加上除草藥、化肥等支出,一畝地的總成本是2,500元左右,而一畝地的收成是3,500元左右。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每年在新米面市的時候,市場會自發形成一個收購價,加工廠會根據水稻的收購價折算出銷售價,而該銷售價一年中幾乎不會出現變動。
但是張娜對於收購價格的漲幅不抱太多期待,她心裏清楚,五常大米雖然好,但在市場上除了五常大米還有很多品種,如果價格太高,消費者可以選擇其它的品種。目前只有抓緊把手中的大米銷售出去,再盡可能的多賣一些山貨產品。她說,有鄰居已經計劃明年把土地承包出去,外出打工,可自己現在上有老下有小只能挺着走下去。
【特稿】農戶可申請農險理賠減少損失
五常市的受災村民,壩內的稻田都買了「土地保險」,但還沒來得及申請理賠。五常市龍鳳山鎮村民張女士說,「每年都會買保險,但從來沒用過,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地會被淹,村裏年紀大的老人說也沒見過發這麼大的水。」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4日公布數據,截至8月3日,北京、天津、河北等14個受災地區的保險機構收到保險報案14.36萬件,其中,農業保險報案有1.43萬件,估損金額5.42億元人民幣。
針對農作物被淹如何理賠?中華財險客服人員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申請理賠需要先聯繫當地理賠部,需要專家去核實農作物受災情況,核實完損失後,會根據承保情況,來計算理賠。
安華農業保險客服人員也表示,「工作人員去現場查看後,會進行估損、賠付。」當地村民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已經有人來村裏統計過受災的情況,還詢問過是否有保險,希望盡快能有處理結果。」
專家:水稻被淹超三天很難長粒
「目前,水稻正處於孕穗、揚花期,如果遭遇強降雨沖刷,會造成花粉流失,影響授粉結實,被淹超過三天後,水稻很難長粒成米,往往會成空殼。」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潘國君說。
潘國君說,洪水很有可能帶來巨大的動能和泥沙,從而引起水稻倒伏。現在可以做的就是盡快把水都排出,後續再通過耕作栽培措施,創造有利於水稻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
近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颱風洪澇災後主要農作物栽培技術建議。針對水稻,要強化水層管理,對颱風強降雨導致水稻田間水層過深、短期淹澇的田塊,及時排盡積水,查苗洗苗扶苗。持續降雨有利於稻瘟病發生,也要防治病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