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廣州促進「高鐵進城」,加快構建「鄰穗地區1小時通勤圈」!記者10日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國土空間背景下的廣州與周邊城市交通互聯互通規劃》(下稱《規劃》)已經編製完成,形成廣州與周邊七市210條通道規劃;屆時廣州至各方向國家鐵路、高速公路均在2條以上,與其他灣區城市中心1小時通達。有在穗莞投資港商認為,交通與文化便利交融,將吸引更多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鄒小江表示,今年截至5月底,交通基建項目已完成投資約465億元(人民幣,下同);力爭從埔高速(一期)、佛清從高速、南大幹線等10個交通項目今年底前通車。
據《規劃》,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主動對接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清遠、韶關等周邊7市,規劃210條通道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其中軌道59條、道路151條,加快構建「灣區1小時交通圈」和「鄰穗地區1小時通勤圈」。
白雲年內建成亞洲最大鐵路樞紐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着力構建「三張網」,推動廣州與周邊城市形成「公鐵多層級、方向多路徑、網絡互聯通、中心直達快」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提供更高效的都市圈通勤交通服務,從「1小時交通圈」走向「1小時通勤圈」。其中,建設「國家骨架網」,貫通廣東全省、通達全國大城市群,形成33條國家骨架對外通道。同時,強化「灣區幹線網」,形成63條灣區幹線對外通道。此外,織密「同城支線網」,構建廣佛一張網、穗莞多通道同城化軌道網絡,形成114條同城支線對外通道。
鄒小江透露,目前正推進更高質量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計劃今年底前建成「亞洲最大鐵路樞紐之一」廣州白雲站;盡快開工建設「廣州站至廣州南站聯絡線」等項目,促進「高鐵進城」;還加快推進廣湛高鐵、深江高鐵建設,打造與粵西地區的高速直連幹線通道。
繼續推進10條城際鐵路建設
「同時,加快『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建設。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已於今年開工,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及支線也順利開建,地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可望今年底前建成通車。」鄒小江稱,下一步將繼續推進10條城際鐵路、12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力爭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開通里程達800公里以上,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軌道都市圈。
港車車主梁先生在東莞、南沙都有投資合作項目。他認為:「『灣區1小時交通圈』加速完善,將吸引更多港青北上逐夢。行走在大灣區,交通與文化便利交融,促進產業串珠成鏈。」
「隨着廣州對外通道的延伸拓展,城市脈絡更加暢通,更多高鐵直達市區,『香港西九龍─廣州東』今年開通,而廣深港高鐵隨着廣州站至廣州南站聯絡線加快開建,亦將延伸至廣州站。」港青吳曉林告訴記者,他也留意到「海珠灣隧道與東曉南路─廣州南站連接線」南段工程正在建設,預計明年竣工,屆時成為廣州中心城區至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目前出行高峰時要耗時1個多小時路程,將壓減至15分鐘通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