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昌鴻)因應5月底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民政廳達成共同推進粵港兩地養老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與優勢互補的利好,香港安老諮詢委員會(HKELD)邀約來自香港工會聯合會、香港安老復康服務聯合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養服務聯會等多個社團負責人,聯同越秀區多間院舍,日前主辦了廣州市越秀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聯盟成立典禮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計劃」專業研討會。此舉將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安養服務的工作展開,積極探索與推動香港長者「跨境養老」模式的發展與落地。
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養老服務,而跨境養老服務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粵港澳三地正攜手推動打造大灣區的「跨境養老」模式,優質的養老社區不僅對居住環境有要求,對人力及服務也需求較大,粵港澳大灣區在這三方面有成本上的優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及『港式養老服務』的引進,內地養老機構的不斷成熟完善,香港居民在內地也能享受「同城化」的待遇。
此次活動得到香港多家養老機構的支持,包括香港安老及復康服務聯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會,頤壽安養·廣州麓湖家長薈、華潤悅年華·頤養中心(廣州越秀)、萬科榕悅城市長者照料中心·越秀公園、麓湖·嘉怡頤養院。該活動邀約了來自香港安老界的社團負責人、任職香港工聯會各社區的現職或剛退休的社區主任及其伉儷共約25人出席穗港「跨境養老」啟動儀式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計劃」專業研討會,其中包括香港安老及復康服務聯會秘書長Dick張文迪、香港工會聯合會港島辦事處主任Alex 梁力、香港那打素慈善基金會總監-安老服務Judy李寶滿、香港藥學服務基金總監蔣秀珠等進行專業交流。

香港安老諮詢委員會總幹事Danny張建韜表示,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香港目前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人口出現急速老年化的現象。香港65歲以上的老人在2022年已經超過280萬人,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預測,到2050年每3名港人中就有約1名老人,而且80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會從5.2%激增到15.6%。社會人口急速老化非常嚴重。新冠肺炎疫情前,65歲的長者可申請排隊入住政府院舍宿位,等候期約28-34個月。但近2年等候時間逐漸延長,目前等候期長達40多個月或更長。
粵港澳大灣區醫養的合作,一直是三地共同關注的熱話,人多地少的港澳,嚴重的安養問題由來已久,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預測,計入正在興建、已規劃新增的資助安老宿位,到2026-2027年度,香港仍然欠缺超12000個資助安老宿位。他期待未來與越秀區跨境養老試點機構保持更加密切的往來,藉助各方專業優勢,資源共享,為「跨境養老」&「廣東計劃」的落地實施賦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