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雪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讀金融作家李曉紅非虛構文學作品集《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不由得想起這首詩。初看書名時,發現她用了一個詞:順流而上。我當時有些茫然。人常說,順流而下、逆流而上,是曉紅筆誤?把順逆的方向搞反了,還是她有意為之呢?我得細讀。

非虛構文學作品集《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

這些年,文學藝術被邊緣化的言論常掛在某些人嘴邊。理由不外乎是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人們生活事業的重點已偏離文學,甚至說精神生活裏無需文學作為支點,照樣熱鬧紅火不亦樂乎。貌似滿口道理,卻經不起歷史與現實的邏輯推理。試想沒有文學的原創作品支撐奠基,花枝招展的各類文化娛樂活動,拿什麼來滿足大眾日益高漲的精神物質生活呢?在我看來,文學回歸本來屬性是正常的文化規律。文學就是安安靜靜地站在那裏,用語言用書面形象源源不斷地供給社會文化各方所用所需,實在沒必要搞得轟轟烈烈,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這不是文學藝術的功能。文學的美,文學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需要大張旗鼓的高調渲染,自會潤物細無聲地潛入需要滋養的人們心田。

金融向來是中外經濟的漲跌坐標,文學與金融有直接關係嗎?也許有一些,也許乾脆沒有。但金融領域裏有文學創作極富實力的作家隊伍,他們的文化修養文學造詣,創作的文學作品相當不一般,形成了中國金融文學強大的衝擊力。在中國金融文學隊伍中,我們屢屢被金融領域作家湧現的創作精神及優秀作品鼓舞,他們不僅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金融精英,同時是文學領域裏的創作高手。

2022年初,深圳金融作家李曉紅着手創作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我們深圳」系列叢書之《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每一座城市都該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書。深圳尤應如此。深圳不僅有幾千年前的咸頭嶺文化、幾十座見證了客家人繁榮興衰的圍屋、久經歷史風雨的大鵬所城,更有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留下的大量珍貴文獻、學術成果、創新產品、文學作品。某種程度上,它們不僅合成了一部深圳的改革開放史,同時也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史。因此,記錄這座城市的成長,記錄深圳的一切,成為曉紅創作的初衷。

眾所周知,深圳是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經濟特區,寫好深圳春天的故事,無疑就是要寫好中國改革浪潮中的弄潮人,才能好中見優,不辜負深圳特區的美名。《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就是這樣一本關於個人與深圳特區一起奮鬥成長的勵志書,記錄深圳特區成立42年來,從國內外來到深圳各行各業所湧現出來的「草根」英雄,這些敢闖敢拚的浪潮人,用他們敢於拚搏、敢於夢想的傳奇故事,詮釋深圳奇跡不是憑空而起的「海市蜃樓」。

21世紀以來,深圳銳意進取沒有放慢發展速度,反而是提速邁入「深圳創造」的新時代,湧現出一批批精英。

在《創藥博士》中,歷經中國原創藥業發展歷程的微芯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魯先平博士,在新藥研發、技術轉移、產業化與市場化、知識產權保護及對外專利授權,以及國際化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突破,成為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進步強有力的推手和科創板醫藥第一股。

在《聲生不息》中,與深圳有着深厚情緣的陳少琪,既見證了粵語流行樂的輝煌,也創作出許多耳熟能詳的優秀作品,緊貼時代潮流,直抒港人情懷,像一股暖流,打動幾代人,其為香港回歸創作歌曲《前》獲得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他為深圳創作的劇本待字閨中。

在《隱者傳奇》中,作者聚焦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慈善家,超美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坤海。聽他說潮汕生意經的「童子功」,用膽識和謀略來圓自己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夢想。他曾深深懷念「偷得浮生半日閑,人間至味是清歡」的日子。最終,他籌建了自己的慈善基金會,開啟了第三段人生。

在《光電精英》中,矽赫科技創始人兼CEO、1986年出生的海歸博士洪鵬達,專注前沿光電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究和產業落地,先後申請海內外專利近百項。他擲地有聲地說:「第四次工業和技術革命的路在哪裏,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無疑,中國和中國的新一代奮鬥者,肯定是在這個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掌上珠寶》中,作為深圳市新技術開發和課題研究的試點推廣基地,「深圳市葉向洲貴金屬首飾製作技能大師工作室」肩負為國家培養新一代高級匠人的責任,其峰匯公司製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黃金珠寶首飾,把中國時尚推向世界時尚圈;同時,率先推出《峰哲》企業經營哲學手冊,再次為珠寶行業走向規範管理提供了範本。

在《外來「勒杜鵑」》中,從江西贛南鄉村走出來的彭美芳,從事着家族一直崇尚的教師職業,直至2013年創建了璽源公司兼公司CEO,她一直對教育懷有深深情懷,從台前到幕後,致力於成就教師夢想、默默耕耘的擺渡人,成長為深圳知名教育企業家。

他們為這座城市奮鬥,與它共享榮光,組成一幅經濟拼圖,也獲得了深深的家園感和歸屬感。

這部作品內涵大,張力更強。從《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這些行業精英創業事跡,聯想到著作者李曉紅,有段話頗似她們的成長心境,「我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是的,作家李曉紅與她撰寫的人物同在深圳這座城市生活工作,有許多相似的經歷,使得這部書賦予濃厚的時代特性,深深滋養着她的精神世界。我給曉紅這部書提煉出五個方面的特性特徵:語言的時代鮮活性、時空地域的全球性、人物性格的鮮明性、行業領域的專業性、大開大合的創作縱橫性。進一步說,曉紅通過採寫這幾位深圳超人事跡,成功把深圳「二次頭腦風暴」移植出來,給予人們借鑒的成功經驗,但她沒有用宏大的敘述、宏大的定論,而是站在金融人的視角,以金融女作家特有細膩,用細小的節點、細小的亮點來組成人物的血肉之軀,立體、生動、浪漫,不乏幽默,同時反映出金融和金融人與城市發展的息息相關、血脈相融。

作為金融作家,直接參與到這樣一份光榮又有意義的創作,對曉紅來說是一件幸事,也是金融作家的驕傲。自從近兩年回歸文學創作後,2021年曉紅創作了由讀者出版社出版的文化隨筆《遠方以遠》,今年再次創作了《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這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這位瘦弱的女子身上,刻着深圳這座城市的基因:敢夢、敢做、敢去承擔。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是四季輪迴的規律,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順勢而為。想到這兒,我明白了曉紅為什麼把書名定為《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了。我們知道,逆流而上、逆勢而為的艱苦奮鬥精神當然需要,固然可貴,但在一個順風順水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不驕傲不懈怠,順應形勢、緊抓良機、乘勢而上、拼搏奉獻,更是不易。深圳的創業者,能夠在春天的及時雨裏書寫春天的故事,適時譜寫創業的旋律,可謂是時代的驕子,創業的楷模。順流而上,在春雨中辛勤耕耘,在夜晚裏點亮漁火,在拂曉時分共赴春天。

《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作者簡介

《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作者李曉紅

李曉紅,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省、市作協會員,深圳市第六屆文代會代表。出版非虛構文學《順流而上:深圳個人經濟拼圖》、隨筆集《遠方以遠》等,文章刊發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文學》《金融博覽》《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大公報》《文匯報》等報刊平台百萬字,獲得全國報紙副刊好作品評選三等獎、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學習強國》「灣區追夢」徵文二等獎,及第三屆、第四屆中國金融品牌主流媒體宣傳聯盟授予的「品牌宣傳楷模獎」,連續兩年獲得市「青年突擊手」稱號。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