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太平洋島國論壇特別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4日在斐濟城市楠迪閉幕。即將離任的太平洋島國論壇輪值主席、斐濟總理蘭布卡當天會後發表聲明說,論壇各國領導人重申,日本應以科學及數據來指導其核污染水排海的政治決策。
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認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並不是簡單的日本國內事務,而是會影響到包括南太平洋島國在內的世界性重要事件。鑒於目前日本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證據獨立性及可驗證性並不能令人滿意,太平洋島國論壇已多次呼籲日本推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本屆會議為期兩天,主題為「反思、革新與慶祝」。會議圍繞「藍色太平洋大陸2050發展戰略」下的團結、氣候變化等區域關心的議題展開討論,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也是此次會議關心的重點議題。

太平洋島國論壇成立於1971年,是南太平洋國家政府間加強區域合作、協調對外政策的區域合作組織,其成員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及瓦努阿圖等,秘書處設在蘇瓦。
太平洋島國論壇發起並於1985年簽訂《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規定在南太平洋地區設立一個無核武地帶,各締約方承諾不在該地區安放、試驗任何核爆炸裝置,不傾倒放射性廢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
日本政府2021年4月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上百萬噸核污染水經處理並稀釋後,於今年春季排放入海。去年7月,日方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工作組仍在開展審查、評估的情況下,就正式批准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今年早些時候,日方在機構技術工作組赴日審查前夕又單方面宣稱將於今年春夏期間排海。

太平洋島國齊聲反對
太平洋島國一致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出於多重原因,包括這些國家生態脆弱、經濟依賴海洋漁業、因西方國家核試驗而飽受核輻射污染惡果等等。
分析人士指出,首先,太平洋島國擔心排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質會隨洋流和潮汐擴散,存在污染魚類風險。據外媒報道,全球一半的金槍魚產自太平洋島國海域。日本擬排放的核污染水可能會對各太平洋島國經濟所依賴的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太平洋島國地區生態比較脆弱,人類和動植物生存嚴重依賴海洋生態。一旦大量核污染水排海導致海洋生態災難,島上居民就只能被迫離開家園,由此造成的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將對整個太平洋地區造成沉重打擊。
此外,太平洋島國海域地處偏僻,從20世紀中葉開始成為西方國家的核試驗場,遭受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核輻射污染和生態災難。太平洋島國普遍對核污染問題高度敏感很大程度上源於西方國家在該地區大搞核試驗留下的慘痛記憶。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不應忽視太平洋島國居民的關切和生計,在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核輻射數據的可靠性、凈化裝置的有效性、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等問題未能解決之前,不應實施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