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兔呈祥迎新歲,筆墨抒懷賀新春。讓美育潤澤大眾,讓藝術提升大眾審美,值此辭舊迎新之際,「與古為新——范揚跨年作品展」在北京舉行。
范揚,1955年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南通。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畫家。范揚在當代中國畫壇頗負盛名,以其開闊的思想觀念和不斷探索的藝術精神活躍於畫壇。他的畫路寬廣,山水、花鳥、人物皆擅長,寫意、工筆、書法貫通。本次跨年大展展出了范揚不同時期的精品力作,以豐富的作品題材和形式樣貌,充分展示畫家筆下煥發出的生機蓬勃的時代氣象,呈現其「為山河寫照,為時代畫像」的不懈追求。

展覽從書畫長捲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組禪意山水畫。《碧松獨坐》、《行看流水坐看雲》等畫作汲取了唐詩宋詞的營養,創造出耐人尋味的清遠意境,緊密契合着本次畫展的主題名稱——「與古為新」。
對於展覽的主題,范揚也分享了自己的見解:「『與古為新』是出自唐代司空圖的文字,是說如果一個藝術家、一個詩人,走進古人創造的意境,從中就可以得到新的啟發,汲取新的元素,能夠做出創新的作品來。」

本次跨年展的亮點之一,是首次展出的大尺幅的人物畫作品,包括以「一帶一路」為靈感,融入畫家基層寫生真實體驗而繪就的《陽光下的葡萄架》、《絲綢之路·趕車的人》等佳作。

「我去到了吐魯番的葡萄溝,它有這麼一個棚架,人們就在下面生活。這兩個人在做刺繡,陽光從這個葡萄架後面透過來的。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場景,但是它感動了我,」范揚介紹道,「我就是畫生活中見到的場景,這也是我的一個理念。」

「《趕車的人》實際上也是我看到的一個景象。你看我畫了大驢子、大馬。馬是真馬這麼大。這是個拖車的馬,你看它的鼻孔彷彿在呼吸。它上面是坐着一家人。」范揚介紹說。「很多畫家都畫(馬)。你看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包括古代很多畫家畫的馬都很漂亮、很英俊。我這個馬畫的真正的是拖車的馬。」
「(這幅畫)很有力量,更接近於傳統壁畫的一種手法。雄渾、雄強、圓渾的線條,勾勒整個的物像、人像,然後賦之以色彩,」他補充道。
對於大尺幅作品的創作,范揚表示:「我們需要優美的畫家,需要小橋流水,我們也需要強悍有力的、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

筆墨當隨時代。作為當代中國畫藝術開拓創新的一位重要代表,范揚既堅持深研傳統、廣收博取,又不忘深入生活、神遊自然,不斷致力於用傳統的中國畫筆墨精髓來表現真實生動的生活場景。而用中國畫的筆墨來表現激烈的體育運動,也正是這位著名畫家的一種新嘗試。
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范揚用一系列作品記錄了中國奧運健兒的高燃瞬間。他畫蘇翊鳴的奪金時刻,谷愛凌的凌空一躍,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首鋼大跳台……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與全世界人民共赴了一場冰雪之約。

在欣賞卡塔爾世界盃足球賽的同時,范揚也在第一時間創作了77幅人物畫。在他筆下,內馬爾淚灑球場,梅西、「魔笛」英雄相惜,姆巴佩、穆阿尼傳射建功……畫家將激烈的場面通過靜止的畫面呈現,用中國畫的筆墨記錄足球運動帶給世界的激情與美好。

談及用傳統中國畫的手法來表達當代主題,范揚有自己的思考:「一個中國畫家,你怎麼用你的手法來畫這種激烈的運動,拿到世界的舞台上、平台上,人們都能看懂,都能體會到體育的精神,體會到中國畫的魅力?」

范揚給出的答案是創新。
「中國畫必須創新,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常常說的『筆墨當隨時代』,那麼對於我們這一代中國畫家來說,擺在我們面前有很多創造的任務:新的事物、新的時代、新的人物,他們的着裝、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行為都不一樣。拿出你們新的辦法來,由高遠走向高峰。」
創新正是本次展覽的主題。范揚說:「如果你深切地走着古人的道路,深切地了解和理解他們,你就可以汲取養料,做出創新的作品來。這個展覽也是遵循着這個理念。」 正如他對本次展覽的寄語:「跨年展本身就有辭舊迎新之意味,我願我的畫兒也能有不盡之新意,具『活潑潑地』生機。『與古為新』,日日新又日新。」
(來源:CGT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