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南京被日本攻佔前夕,德國人約翰·拉貝和部分留駐南京的國際友人保護了超過25萬名中國人。在這期間,約翰·拉貝盡其所能地阻止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施暴。他還記述下日軍犯下的暴行,為世人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南京大屠殺第一手資料。《拉貝日記》也成為控訴侵華日軍暴行最詳實的史料之一。如今,約翰·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也傳承了家族對和平的追求。

在托馬斯·拉貝的家中,珍藏着不少祖父當年留下的物品和資料。他說,每次讀起《拉貝日記》裏的文字,都會讓他觸目驚心。

「在開車經過城市的路上,我們才真正了解到破壞的程度。汽車每經過一二百米就會碰上好幾具屍體,日本人每10至20人組成一個小分隊,他們在城市中穿行,把商店洗劫一空。如果不是親眼目睹,我是無法相信的。」這是約翰·拉貝在1937年12月14日,日軍攻佔南京後的第二天,在日記中記述的見聞。

約翰·拉貝。(央視新聞截圖)

約翰·拉貝1908年從德國來到中國,長期在華工作生活,與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托馬斯·拉貝說,正是基於這種情誼,在日軍攻佔南京後,他的祖父冒着巨大的風險,和其他國際友人共同救助中國人民。

從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約翰·拉貝記錄了2000多頁的日記,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並對這些照片作了翔實說明。此外,他幾乎每天都會整理出一份日軍暴行記錄匯編,交給日方以示抗議。

《拉貝日記》原件。(央視新聞)

1938年拉貝回到德國後,他還在柏林多次公開發表演講,揭露日軍的暴行,結果遭到蓋世太保的迫害。

1950年約翰·拉貝病故。1996年12月,塵封近60年的《拉貝日記》由拉貝的外孫女萊因哈特公開,隨後還以中、德、日、英四種語言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當前,托馬斯·拉貝在全球建立了約翰·拉貝交流中心。他說,要想正視過去,就必須知道那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要避免戰爭,必須與其他國家的人民和平共處。對於曾經犯下的錯誤進行深刻反省和道歉,這是二戰後德國人得到的最寶貴的教訓。

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說,作為一個德國人我只能說,銘記歷史非常重要,納粹德國打着人民的旗號製造了大屠殺,這樣的罪行永遠不能再重演。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