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郭若溪、張弦 北京、深圳及香港連線報道)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即發布通知,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進行進一步優化,其中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最令港人興奮。調整新冠防疫措施的消息令不少想返回內地探親、經商的港人感到雀躍,更令在港奮鬥的港漂們感到開心。有在港多年的港漂已3年沒有回內地探親,盼望今年底回家時,入境隔離期及相關措施會繼續放寬,讓他們回家更輕鬆。

在最受關注的隔離政策方面,新規明確,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各地要做好集中隔離資源儲備,規範設置集中隔離點並嚴格實施管理,加強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期間的規範管理。
在新措施方面,官方首次明確將啟動「閉環泡泡」。政策指出,對於入境重要商務人員、體育團組等,「點對點」轉運至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開展商務、訓練、比賽等活動,期間賦碼管理,不可離開管理區。中方人員進入管理區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完成工作後根據風險大小採取相應的隔離管理或健康監測措施。要對「閉環泡泡」內外方和中方人員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個人防護、核酸檢測等要求,嚴防「破環」。

假期不多 盼多陪父母
在港讀書及工作多年的內地人甘小姐已經有3年沒有回福建探望父母,期間只能與父母定期進行電話及視像通話緩解思念之情。她原已準備於下月中旬與在香港認識的男友一起飛回內地探親,在昨日得悉內地入境隔離期縮短至「5+3」的消息後,雖然只是有限度放寬,但也開心得「老淚縱橫」。
甘小姐表示,她與男友預備請半個月的假返內地,不打算停留至過年,「可以拿的假沒有那麼多,還要扣除5日的隔離時間,就只剩下7日在家中。」
她指出,現時返回內地的航班太少,暫時還未預定兩人的機票,她希望屆時可以有多點航班可以選擇,費用亦會相較便宜點,更期望接下來內地繼續逐步放寬,若能在她回家時縮短至「3+2」就更好。這樣的話,她在家陪伴父母的時間就可以更長。



縮隔離期 慳時間金錢
來自山東的鄭璇4年前來港,正就讀香港教育大學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專業。由於要專注學業,加上放假的日數通常太短等原因,這四年來他回家的次數非常少,在得知內地入境隔離期縮短至「5+3」的消息感到非常開心。
他說,自己今年3月曾回家探親,期間在重慶的酒店就隔離了21日,共花費了約8,400元人民幣,隔離完畢之後再回到山東濟寧的家中,那是他時隔7個月再次回家,陪伴了父母4個多月才回香港。入境隔離期縮短了,他所花費的時間及金錢縮減約3倍。
明年即將本科畢業的鄭璇希望能夠修讀中文大學佛學碩士課程,繼續留港深造及就業。若他成功繼續留在香港,希望內地有關入境措施可以逐步放寬,方便日後像他一樣在港讀書、工作的港漂回家。
北上開工 籲驛站增額
內地入境隔離期進一步放寬到「5+3」的新聞剛出,港人胡先生所在的幾個互助微信群就開始活躍了起來。昨日下午5時左右,胡先生打開「健康驛站」的預約界面,之前驛站的名額是每天1,500個,現在名額減少到了1,000個,而11月17日已有7,000多人預約。
胡先生的內地公司辦公室設在寶安,疫情以來,長期在線上與內地負責人聯繫,每次北上隔離都特別麻煩,「幾乎21+7、14+7、7+3的每個階段我都經歷過,可以說是隔離經驗豐富。」這次內地放寬入境檢疫措施到「5+3」,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一下子又多了2天時間,能辦很多事情了。」不過,相較於隔離天數減少,胡先生更希望能增加「健康驛站」預約名額,臨近年底,讓更多人能順利過關,與家人團聚。

港專家:兩地核檢標準難統一
(記者 張弦)內地入境隔離期昨日宣布縮短至「5+3」,且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小於35,認定標準仍然嚴格於香港。此前就曾出現由於兩地對於陽性CT值認定不同,在香港核酸檢測為陰性但返內地即為陽性的個案。香港專家表示,兩地的CT值要求及標準一直不同,相信香港不會將CT值改至與內地一樣,否則將影響來港經商的人士。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內地與香港對CT值的要求及標準不同,內地規定CT值要35以上才算是陰性,而香港這邊則不單只看CT值,檢測結果、有沒有病徵等因素都需要一併考慮。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指標,CT值達30或以上會被界定為不具傳染性,該局亦會以此作為其中一個參考指標,決定病人是否可以出院。
曾祈殷相信本港不會將CT值改至與內地一樣,否則會影響一批想來港經商的人士,「現時香港是希望那些生意人不要轉頭去新加坡等地,多點來香港做生意,促進經濟復甦,實施類似金融峰會相關的放寬措施才對,若將CT值要求改變,相信有不少人受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