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在城市郊野、農村地區等建設更多露營基地,滿足群眾就近就便露營需求。圖為早前安徽省合肥市,市民在帳篷旁休閒,享受秋日暖陽。(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國家體育總局7日發布消息稱,國家體育總局與文旅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了《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到,優化露營產品供給。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推動露營基地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同時,積極倡導文明露營,完善規章制度,規範露營市場,推動露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020年以來,內地露營市場持續升溫。有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核心市場規模已達747.5億元(人民幣,下同),帶動上下游市場規模達3,812.3億元,預計2024年,中國露營帶動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在優化露營產品供給方面,《規劃》提出,鼓勵開放郊野公園提供露營服務,在城市郊野、農村地區等建設更多露營基地,滿足群眾就近就便露營需求。推動露營基地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開展多種戶外運動項目,鼓勵在營地周邊配套登山、徒步、騎行、垂釣、冰雪、賽車、馬術、航空、水上等戶外運動設施及服務,提高露營消費黏性。加快建設露營旅遊相關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引導城鎮水、電、氣、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管網向營地建設區延伸,支持在營地集聚區域配套建設露營服務中心、加油(充電)站、維修站、停車場、旅遊廁所、觀景平台等。

鼓勵戶外運動企業研發露營裝備

此外,《規劃》鼓勵戶外運動裝備企業立足群眾露營需求,研製多系列滿足不同人群的露營裝備。積極倡導文明露營,完善規章制度,規範露營市場,推動露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悉,露營適合多場景和多人群,已成為內地眾多城市民眾喜愛的休閒度假「頂流」。據馬蜂窩《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顯示,內地74%的露營愛好者來自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其中,北京、成都、上海、廣州包攬露營客源地前四,對露營總遊客量的貢獻超過三成。

「露營+」解鎖更多新玩法

春夏秋三季都是露營的旺季,「露營+踏青賞花」、「海邊露營+水上項目」、「星空露營+篝火舞會」等「露營+」玩法為其賦予了無限生機。如今,潮流青年又用冰上露營、「露營+溫泉」等限定體驗打開了冬季露營「新世界」的大門。同時,露營也是新鮮玩法的帶貨好手,飛盤、瑜伽、騎行等都是露營好伴侶。

露營經濟持續升溫 半年增兩萬企業

艾媒諮詢《2021-2022年中國露營經濟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0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168.0億元,複合增長率13.9%。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報告還提到,2021年中國露營核心市場規模達747.5億元,帶動上下游市場規模達3,812.3億元,預計在2024年中國露營帶動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在強烈需求的刺激下,營地老闆也在爭相入局。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7日,露營相關企業註冊數量為80,518家,相較於半年前增加了兩萬餘家。

到2025年將新建1萬個戶外營地

另外,《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還明確,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產品與服務品牌彰顯、業態與模式持續創新的發展格局。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持續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參與人數不斷增長,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同時,要統籌用好多方資金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到2025年,建設各類戶外運動營地10,000個。

戶外運動火爆 運動人才迎契機

露營、陸衝、飛盤、槳板、騎行……後疫情時代,戶外運動項目爆火。社交平台上不少戶外運動達人每次發布消息,都會引來大量粉絲諮詢、學習,戶外運動人才更是供不應求。體育總局等八部門7日發布《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到,要推進戶外運動人才培養。到2025年,力爭戶外運動管理人才達到十萬名;具備專業戶外運動技能和服務水平的戶外運動從業者達到百萬名;熟練掌握戶外運動技能的深度參與者達到千萬名。

有專家表示,專業戶外人才將是支撐戶外產業服務的關鍵,社會需求持續增長,人才缺口較大。近兩年,在社交平台上,一些露營專業人士分享的露營裝備、注意事項等內容,都會被「露營小白」視作珍寶。從事飛盤教學和科研已有4年的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閒與旅遊學院教師吳陽說,今年以來,不少已經畢業的學生找他要飛盤教學的教案,或諮詢飛盤教練培訓,可見社會上對飛盤教練的需求增加了。

鼓勵高校職業院校設相關課程

對於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鼓勵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戶外運動產業相關課程,創新戶外運動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產業發展需求側與學校人才培養供給側緊密對接。鼓勵相關企業聯合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戶外運動教學、科研和培訓基地,培養戶外運動研究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加強與國際戶外運動行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的交流合作,引進高層次人才。鼓勵和支持退役運動員從事戶外運動產業,擴大專業人才隊伍。

同時,充分發揮戶外運動行業組織作用,開展「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持續舉辦高層次戶外運動管理人才研修班,面向戶外運動教練員、領隊、裁判員、定線員、製圖員等戶外運動從業者,開展初級、中級和高級培訓班。加強對戶外運動運動員、戶外運動參與者及志願者在戶外運動知識與技能、戶外運動安全與保護等方面的培訓教育。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