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美國近年三番四次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對華技術出口,包括禁止中國大型企業取得先進芯片或芯片製造設備。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貿易數據分析顯示,美國商務部去年幾乎批准了所有對華科技產品出口的申請,當中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額更是不跌反升。這些數據再一次顯示,美國根本無法放棄中國市場,要與中國「脫鈎」並不容易。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為1,250億美元(約9,803億港元),當中需要申請許可證的出口比例不到0.5%。分析顯示,在這一部分中,商務部批准了94%(2,652份)的對華技術出口申請。而到了2021年,這個批准比率降至88%,但報道指出這兩年的差異部分是因為數據收集方法改變導致,難以直接比較,例如有一些結果不確定的申請未有計入成功申請。
華為供應商仍獲出口許可證
分析又發現,美國商務部不再管制一些成熟的技術出口到中國,例如一些半導體設備製造工具,這些工具可用於製造高納米芯片。報道引述聯合國整理的中國貿易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此類設備規模,從2017年的26億美元(約204億港元)升至69億美元(約541億港元)。報道指出,這一連串數據顯示,美國仍在向中國輸出一系列半導體、航空航天零部件、人工智能(AI)技術和其他產品。
美國商務部已經把多家中國大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亦即所謂的「黑名單」,但報道指出,商務部並無阻止美國企業向這些實體的子公司銷售產品,只要求相關企業申請許可證,而且申請通常會獲批。報道引述一名共和黨眾議員統計,單是前年11月到去年4月,商務部就向被列入清單的華為和中芯國際的供應商,發放了總值逾1,000億美元(約7,842億港元)的出口許可證。
《華爾街日報》就這個情況訪問了數十名美國現任與前任官員,當中一些人士承認,美國向中國大型科技企業出售不太尖端的技術會帶來經濟利益,同時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風險很小。但也有一些主張對華強硬的人士認為,商務部此舉是「不恰當地將商業利益置於國家安全利益之上」,認為有必要緊急修改相關監管制度。
一些受訪官員指出,美國政府口裏說要限制對華出口,實際又批准了大部分出口申請的原因,在於商務部權責不清。報道引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時期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說,美國負責出口管制事務的部門,是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這個局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使命,但商務部整體使命卻是促進美國出口,這導致工業和安全局一直難以兼顧兩個目標,尤其是涉及中國時。
中方:搞限制脫鈎損人害己
至於另一個主要原因,則是美國企業為了商業利益,成功游說當局放寬對華出口管制。例如美國芯片設備製造商泛林集團首席財務官便曾在前年9月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一場行業游說活動過後,我們現在無需任何許可證,就可以向中國銷售任何產品。」
針對美國對中國實施的技術出口限制,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任何限制打壓都阻擋不了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進步的步伐,美國對企業在華正常投資和與經貿活動實施限制,只會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搞限制脫鈎只會損人害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