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5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聯合港澳台節目中心及大灣區各城市媒體推出《直播大灣區》大型融媒體報道,走遍大灣區11座城市,每天以「1小時電視+12小時新媒體」的報道規模,全景展現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發展和美好前景。節目播出後引發熱烈反響,在海內外掀起新一輪「灣區熱」。
截至6月30日,《直播大灣區》大小屏直播累計觸達人次超過2.5億,跨平台觸達人次超10億。「直播看粵港澳大灣區」和「直播大灣區」兩個話題詞微博閱讀量累計近2.2億次。微博話題詞「劉德華灣區推介人現身直播」,累計閱讀量超3200萬,登上微博熱搜總榜和文娛榜。

大小屏融合報道 多維度呈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魅力
從6月20日至30日,在電視和廣播端,總台中文國際頻道和大灣區之聲頻率每天13點至14點並機播出一小時,全景展現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在新時代的新風貌新變化。前方記者多點連線突出現場感和行進感,同時設置「灣區新視角」「灣區推介人」「灣區觀察員」「港澳青年說」「老地標看變遷」五大板塊,多視角多形式聚焦灣區城市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交通運輸、城市生態、人文民生等領域的發展變化,節目中還有6座城市的書記、市長親自擔任推介人為自己的城市代言。

在新媒體端,特別節目利用現場直播、慢直播和短視頻等方式,集合央視新聞、央視頻、CCTV4、大灣區之聲等新媒體平台,一日一城,打造每天12小時城市主題日報道,內容豐富多樣,語態生動活潑,還連線採訪多位在海外的灣區鄉親和在大灣區創業的外國人,體現國際化視角和對外特色。節目中更有多位廣東籍香港藝人及奧運明星現身推介自己的家鄉。



技術創新為電視觀眾帶來全新觀看體驗
為了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視覺效果,華語中心聯合總台技術局虛擬製作團隊在演播室設計了大灣區整體功能性AR沙盤,逼真呈現了40餘個高低錯落的城市地標建築,利用總台先進的技術手段將北京演播室和廣東直播現場連成一片,融為一體。


在新媒體端,華語中心聯合總台技術局多部門組成轉播團隊,實現了大時段動直播+慢直播+短視頻+大小屏並機,採用航拍、穿越機等多機位多手段全景直播合計130多小時。其中在深圳新媒體直播中成功實現異地的5G虛擬信號傳輸,虛擬背景設計科技感十足,生動展現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勃勃生機。


融合傳播 全球推介 海內外反響熱烈
節目播出後,大灣區各城市媒體矩陣紛紛宣傳報道,每播出一個城市,市民踴躍收看,點讚熱議,同時廣州、珠海、佛山、東莞等地持續以燈光秀等形式迎接節目開播。


節目也吸引了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廣泛關注,來自美國、新西蘭、馬來西亞、巴拿馬、荷蘭等多個國家的眾多廣東籍海外華僑華人紛紛表示,身處海外,通過總台節目看到了家鄉發展變化日新月異,自豪感油然而生,將繼續發揚愛國愛鄉愛家的優良傳統,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添磚加瓦。
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兼青委會副主任、廣東省青年聯合會港區副秘書長 蘇穎瑜:「央視《直播大灣區》展現了很多動人心弦的故事,我很受鼓舞,未來我們也會籌辦不同的大灣區青年項目,讓我們大灣區青年同心協力,成就非凡未來。」
台山籍新西蘭華僑 陳金明:「我已有2年多沒回國,通過節目對家鄉這些年的發展新面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未來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相信江門肯定會迎來經濟文化的飛躍發展。」
馬來西亞佛山總商會總會長葉紹全:「有2年多沒回國,通過節目對佛山科技創新有了全新認識,佛山變化好大,好想回佛山。」
荷蘭的中山同鄉會會長梁國姿:「身處海外,通過看節目,感觸特別深,能特別強烈感受到家鄉的強大對我們海外華人生活的積極影響。」
(來源: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