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在這機遇面前,希望面前,好好的鍛煉,歲月留身邊,開展不忘信念。」香港回歸25周年主題曲《前》,在短短三分多鐘呈現香江起步、發展、低谷、前進……為香港特區作生日歌的陳少琪、張家誠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提及香港樂壇25年來的變化。
香港回歸已經歷經四分之一個世紀,從音樂發展看來,兩地的交流似乎是「北上」的單向路。1994年內地樂團魔岩三傑在紅館的演出讓世界看到中國有搖滾,而多年過去,紅館舞台上內地歌手的身影愈來愈少,本地年輕一代也愈來愈少關注內地樂壇。
「香港很多新生代歌手都是95後,甚至97年出生,連普通話也講不好,內地文化也不了解,這是很大的問題,拿個回鄉證10分鐘就過深圳了,為什麼不親自去看看呢?」陳少琪鼓勵樂壇新生代到內地發展,但強調首先要了解內地的文化,尊重內地市場。他舉例,「中央電視台辦的灣區中秋晚會,為什麼香港不能辦呢?回歸25年了,香港應該多做這一類融入內地市場的節目和晚會。」
張家誠亦強調,音樂是文化的副產品,如果說想發展不同市場,肯定要先了解不同市場文化,知道那個地方需要什麼,跟自己的差別。還要想如何把自身的優勢、特色帶過去,這樣才是真正的融合。
過去25年,香港推出過回歸主題曲《始終有你》、《難忘時刻》、《香港·我家》、《前》,歌詞下都是一幕幕時代背景,待回歸30周年,會是什麼主題呢?陳少琪說,若有幸再受邀作詞,希望那時香港和內地已有很高的融合度,「家」可能是屆時的主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