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2年3月21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的瀾滄江上源扎曲河(無人機照片)。
1 / 7
這是2022年3月21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的瀾滄江上源扎曲河(無人機照片)。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這是2022年3月21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的瀾滄江上源扎曲河(無人機照片)。
2 / 7
這是2022年3月21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的瀾滄江上源扎曲河(無人機照片)。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這是2022年3月20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的瀾滄江上源扎曲河。
3 / 7
這是2022年3月20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拍攝的瀾滄江上源扎曲河。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這是2021年10月19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拍攝的一群斑頭雁。
4 / 7
這是2021年10月19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拍攝的一群斑頭雁。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這是2021年7月27日拍攝的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一角(無人機照片)。
5 / 7
這是2021年7月27日拍攝的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一角(無人機照片)。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這是2021年5月25日拍攝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的鄂陵湖(無人機照片)。
6 / 7
這是2021年5月25日拍攝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的鄂陵湖(無人機照片)。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這是2020年8月26日拍攝的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境內的黃河。
7 / 7
這是2020年8月26日拍攝的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境內的黃河。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三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這裡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清潔水,且近年呈增多趨勢。 青海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中華水塔」豐盈常清,碧水永續東流。

責任編輯: 郝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