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秦占國、王玨 北京報道)隨着中國日益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國際社會在更多關注中國的同時,對這個東方國度的各種誤讀和偏見也縈繞不散。如何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成為中國文學家面臨的新的時代課題。

剛在中國作協十大上高票連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暢談以文學講述中國的責任和使命。在他看來,立足中國大地、講好時代故事是不容推卸且任重道遠的歷史任務,中國作家不僅應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同時也要努力塑造能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中國性格。這種講述不應該是口號式的,而是需要作家用筆觸挖掘生動立體的人物角色、表達人性中最普遍的情感關懷、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以對心靈由表及裏的深層觸動,達到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共鳴。

莫言和他的書 受訪者供圖

作為吮吸着膠東大地養分成長起來的文學大家, 莫言的作品飽含豐富而複雜的中國當代社會印記,而圓夢諾貝爾,也讓國人對中國故事的國際表述增強了信心。

十年前,已在世界文壇享有盛名的莫言榮膺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作家。「我在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故事無非是愛恨情仇、無非是好人與壞人的矛盾,為什麼一部中國的作品能引發外國人的感情共鳴,就是它描寫了人類共通的人性,只有人性能直抵所有人的內心深處。」十年後,莫言再度強調了其樸實而深刻的文學觀:文學歸根到底是要關注人性,只有真正地去關注人性,才能講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莫言和香港文學青年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作品抒發共通情感亦可打動外國人

莫言回憶說,幾十年前,他看到母親給他的女兒餵飯時,每當盛一口飯往孩子嘴裏遞,自己嘴巴也下意識地張開;後來,發現女兒餵他的外孫女時,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張開。之後去歐洲幾個國家時,他也特別注意觀察餵食的細節,發現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母親,她的嘴巴都會下意識地張開。「這個細節就體現了人類共同的情感基礎,也說明為什麼我們的藝術作品經過翻譯依然能夠打動人。」

他認為,某種意義上說,文學作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可以兼容的。生活在中國的現實之中,中國作家把感受最深切的東西描述出來,就必然帶有中國的特徵;而中國特徵若反映了普遍的人性,抒發了人類共通的情感,就會感染外國讀者。而相應地,自己年輕時讀很多外國名著,雖然從未去過那個國家,但是依然會被深深打動。書中人物鮮活得就像身邊熟悉的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寫到了人性的共通之處。

除了通過描繪共通的人性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莫言認為,中國作家也要努力塑造能為世界人民所接受的中國性格。

◆莫言表示,只有真正地去關注人性,才能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藉助人物形象塑造中華民族性格

「人是有性格的,國家和民族也是有性格的。」他表示,在不久前的中國作協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引用了馬克思的一句話:「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這讓他聯想到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偉大的俄羅斯作家,他們用自己的作品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時也塑造了俄羅斯民族性格。

◆1999年,莫言在故鄉集市上與民眾交流。受訪者供圖

多年來,莫言帶着對人、對生活的真誠以及對故鄉的熱忱,塑造了很多鮮活而豐富的人物形象,借由這一個個人物的故事和他們的眼睛,道盡了近一個世紀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同時也是一個個人的歷史。無論是《紅高粱》中機智、大膽、嫉惡如仇、勇於與民族共存亡的「我爺爺」,叛逆、潑辣、敢於挑戰封建禮教的「我奶奶」,還是《豐乳肥臀》中忍耐、順從、操勞一生的「母親」上官魯氏,這些人身上體現的中國性格,是中華民族能夠在苦難中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

正如小說裏寫到的中國社會、中國歷史,善惡兼達,妍媸並存,莫言塑造的人物性格也有各種側面,有的剛毅堅強,有的懦弱善良。對此,他認為,人的性格都是複雜多面的,文學作品就要表現文化差異性和真實人性的複雜性,才能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把故事講好最重要的是真誠、真實,目的是尋找知音,不僅是中國的知音,也包括世界的知音」。

新作異於早期文風 冀讀者能會心一笑

諾獎傍身近十年來,莫言的創作在外界強烈關注下一直處於靜謐狀態,但他在盛名之下不斷尋求突破的努力從未停止。新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莫言自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最新作品,與其早期天馬行空、濃墨重彩的文風相比,新作內斂而含蓄,以現實主義的風格將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莫言說,《晚熟的人》是一個老年人寫的,沒那麼火爆,但也許更能抵達人心。

《晚熟的人》的問世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收錄了莫言從2011年12月到2020年6月近十年間所寫作和發表的12篇短篇小說。自去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後,至今已加印10次,銷量近百萬冊。

《晚熟的人》引網友共鳴

故鄉高密依然是他靈感不竭的溫床,但比之年輕時的奔流澎湃,現在的莫言靜水流深,他以沉着、冷靜、理性的筆觸敘述了自己的返鄉經歷,描繪了現代化社會裹挾下各色各樣的小人物。十二篇短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多有「晚熟」的跡象:招搖撞騙的詩人金希普,潑辣無賴、巧舌如簧的覃桂英……他們大多年少歷事,或被捲入歷史大潮,或平庸平常,但隨時代的發展變化,都開始「晚熟」了。在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浪潮中,這些人看似走向了成熟,實則幼稚、荒唐、極端。

文壇百象、鄉村政治、環境污染、網絡紅人……各種光怪陸離的現實場景都在這部小說集出現,但書中人物大都呈現出在厄運中的韌性掙扎,也瀰漫着中國鄉村永遠抹不去的人倫溫情。在各大讀書論壇,「晚熟的人」成為熱詞,評論區裏的留言數不勝數——有人從中看到故鄉,有人從中讀出普通人的命運,也有人覺得這本書裏的莫言有了看過世事後的洗練通透進而產生共鳴:「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創新源自新生活新人物

對於新作的轉型或創新,莫言表示,創新首先來自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早些年自己坐火車從高密回北京,需要十幾個小時,現在只要四個小時。國家發展很快,社會也發生很大的變化,過去作品裏描寫的很多鄉村人物形象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而一批具有時代感的年輕的人物形象,出現在鄉村、城市以及各個領域的舞台上,這給了他非常寶貴的、豐富的創作資源。

他希望讀者能夠從這本書裏讀到自己,讀到微妙之處能會心一笑,感覺到彷彿在寫「我」的故事;也希望讀者能夠從這本書裏讀到完全不熟悉的人物,知曉世界上原來有人是這樣生活的。

【特稿】線上與年輕人聊天 表情包網絡語集氣

新作《晚熟的人》裏,莫言曾表達對互聯網社會的觀察:「生活中,一萬個人也成不了大氣候;但網絡上,一百個人便可掀起滔天巨浪。」但為何自己仍積極走近互聯網?他坦言,是為了不被這個時代過早地淘汰。「不懼怕變化,跟時代同步,學習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變舊觀念。我想這不僅僅是一個人,也是一個社會,保持活力、能夠進步的最根本的原因。」

莫言的表情包非常可愛。 資料圖片

在言行被億萬人關注且無限放大的互聯網時代,不少名人遭遇「社死」並留下一地雞毛,莫言卻主動走到互聯網一線「想和年輕人聊聊天」。他開公眾號,上抖音,直播帶貨售書,和同行插科打諢,與年輕網友談笑風生……觸網一年多來,不僅「人設」沒塌,還收穫了越來越多人氣,每發一篇文章都是逾10萬瀏覽量,顯示出這位67歲作家不俗的號召力以及與時俱進的新媒體素養。

2021年8月9日,一篇《莫言開公眾號啦》的文章在網絡刷屏,宣告了莫言「想和年輕人聊聊天」的想法。在以「莫言」實名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上,網友看到的不是他以往作品的複製黏貼,也不是嚴肅地大談人生和理想,而是文字、視頻、音頻、本尊表情包、自畫像漫畫齊上陣,十分俏皮且接地氣。

而以「自媒體人」身份出現的莫言,言語活潑,一出場就自帶BGM,各種網絡「黑話」也用得溜溜的:最想對年輕人說的一句話是「向你們學習」;用「飯量大、睡眠少、體力好」來形容自己;別人一般如何稱呼他:「老莫」;如果不當作家幹什麼?答案居然是「打鐵」;今年追劇追的是《覺醒年代》,于和偉(《覺醒年代》主演)yyds(網絡用語「永遠的神」拼音縮寫);「隨時在線,歡迎來撩」……

網友:留言獲本尊回覆很驚喜

令網友驚喜的是,不少留言還真得到了他本尊的回覆。對此,莫言稱,網友的很多用詞是第一次接觸,比如瑞思拜(respect的音譯)、yyds、次元壁(動漫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壁壘),好在有百度,搜索了以後才明白。

「莫言爺爺回覆我了」、「沒想到大文豪親自上線營業」、「這是我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一次」……顯然,得到了莫言的網絡回覆比得到了莫言簽名更讓年輕人驚喜。

在公眾號裏《莫言和你聊聊天》欄目,他發了二十幾篇短文,包括《終其一生做個平凡人,有錯嗎?》、《我人生中的低谷期,是怎麼熬過去的?》等。高速變化和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充斥着情感、現實焦慮和人生衝擊,莫言引用其名作《生死疲勞》裏的話告訴年輕人: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慾而為,身心自在。他言語溫和,態度誠懇,字裏行間可見其一貫的溫情和悲憫。

這並不是莫言首次嘗試通過新媒體的方式跟讀者交流。早在2019年年末,莫言就和朋友王振開設了書法公眾號「兩塊磚墨訊」,希望以此為平台與書友文朋通聲氣;2020年7月31日,莫言還攜獲諾獎後首部小說集《晚熟的人》在騰訊視頻直播間舉行了「雲」上分享會,整場直播持續近兩小時,同時在線最高峰124萬人;同年9月3日,莫言在抖音開了賬號並發布第一條短視頻內容,目前,該賬號已有粉絲95.8萬,共發布33條作品,獲讚233萬次。

莫言微信公眾號。網上圖片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