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的美國極寒,6月加拿大極端高溫,7月河南歷史罕見暴雨……全球氣候變化令人類遭受巨創,人類在巨災面前該如何應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工程師張興贏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域之一,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水資源、生態、能源等領域安全和經濟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在2020年的全國政協提案中,張興贏就前瞻性提出規範氣候巨災風險刻不容緩,呼籲中國主導建立全球氣候變化與巨災風險防禦基金,全面提高人類應對巨災的能力。
中國幅員遼闊,橫跨多個緯度,氣候條件複雜,張興贏認為,當前因各類氣候災害的突發性、併發性、異常性、難以預見性日顯突出,且在不同系統間來回傳遞,觸發巨災風險。防範氣候巨災及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刻不容緩。為此,張興贏呼籲構建協同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綜合防災減災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還應在政府主導下結合商業市場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建立全球氣候變化與巨災風險防禦基金,「推進巨災保險立法,通過立法將巨災保險以強制或半強制的形式確定下來。」
張興贏7年前就在國內首次實現了自主風雲氣象衛星對霾污染的半定量業務探測,領銜建立中國第一顆碳衛星二氧化碳產品精度地面驗證觀測網。還曾與殷克東教授合作在著名雜誌《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發表了合署論文,這也是他首次與來自香港的學者合作,「這次科研合作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有很大影響」。「我所熟知的香港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關心國家大事。」作為領域內著名青年科學家,張興贏有很多香港科學家朋友,其中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還有來自香港高校以及天文台等科研院所的衛星遙感領域的同行,「內地和香港血脈割不斷,科技交流也是割不斷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