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2021年的國際社會風雲詭譎。美國國會新年伊始發生暴亂,撕下「美式民主」的遮羞布;拜登政府年底上演「民主峰會」鬧劇,讓全世界認清所謂「美國回來了」不過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歐洲告別默克爾時代,德國新政府能否解決內部分歧仍是未知數;英國脫歐後麻煩纏身,首相約翰遜又遭連串醜聞打擊,保守黨政府陷入危機。烏克蘭再度成為美俄博弈焦點,烏東地區的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在美國國會大廈外與警方發生衝突。\資料圖片

國會暴亂揭開美式民主「畫皮」

美國一直自詡為「民主燈塔」,2021年卻不停上演各種「民主笑話」。2021新年伊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滿其敗選的結果,闖入國會大廈內部,並與警方爆發衝突,導致5人死亡。暴亂打斷參眾兩院對大選結果的認證程序,也撕下「美式民主」最後的遮羞布。

1月20日,拜登在2.5萬國民警衛隊士兵的護衛下宣誓就職,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他高喊「美國回來了」的口號,試圖重塑「民主世界的領袖」形象,但國際社會並不買賬。

皮尤研究中心今年在加拿大、英國、歐盟及亞洲等地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約17%受訪者相信如今的美國是「民主典範」。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政治研究所12月公布的民調顯示,52%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式民主已「失敗」或「陷入困境」。

12月,拜登政府拼湊出所謂的「民主峰會」,美國民眾卻在同一時間遊行示威,為美國民主舉行葬禮,抗議兩黨只顧爭權,踐踏選民投票權。美媒批評說:「自家着火時,你沒法去做消防員。」

「民主峰會」出席名單備受爭議,被批評只為美國地緣政治利益服務。巴基斯坦是受邀的4個南亞國家之一,但拒絕參會。巴總理伊姆蘭·汗表示,「一些國家」再次走向建立冷戰式集團的歧途,巴方不願參與。

朔爾茨接班 德國政壇翻新篇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今年也迎來了領導人換屆。12月8日,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朔爾茨正式就任總理,為長達16年的默克爾時代畫上句號。有「歐洲保姆」之稱的默克爾任內經歷了歐債危機、美國竊聽風波、英國脫歐等諸多難關,但她本人認為從2015年持續至今的中東難民危機和目前的新冠疫情是最嚴峻考驗。

未來德國將由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的「交通燈」聯合政府執政。德國新政府面臨抗疫、應對氣候變化等難題,但三黨在多個議題上理念不合,首先須解決如何有效彌合內部分歧的問題。來自綠黨的新任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主張對中國更強硬,但德媒引述消息人士稱,朔爾茨將延續默克爾時期務實的對華政策。

12月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的國會大廈,朔爾茨(左)宣誓就職。

有分析認為,德國未來一段時間將專注內政,無暇顧及歐盟;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德拉吉等人或有機會掌控更多話語權。

「AUKUS」加深美歐分歧

9月,澳洲突然撕毀與法國簽訂的數百億美元潛艇採購合約,轉而與美英建立「AUKUS」三邊安全夥伴關係,並計劃在美英幫助下建造核潛艇,美歐之間的裂痕因此加深。法國政府怒批美英澳「背後捅刀」,一度召回駐美澳兩國大使以示抗議。12月,澳洲政府又宣布將棄用歐洲「大班」直升機,改為購買美國直升機,再度引起歐盟不滿。

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已對美國和北約感到不滿,潛艇風波發生後直言歐洲人必須擺脫天真的想法,並發展保護自己的能力。11月,歐盟提出要在2025年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歐洲軍」。

「AUKUS」亦令印尼、馬來西亞等澳洲周邊國家感到不安,擔心美澳核潛艇計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新西蘭則對澳洲建核潛艇帶來的核污染風險憂心忡忡。

多國爆難民危機 俄烏邊境戰雲密布

9月,美國大規模驅逐滯留得州邊境的海地難民,執法人員騎馬揮鞭追趕黑人難民的照片震驚國際社會。11月,英吉利海峽發生偷渡船翻覆、27名非法移民死亡事件,英法兩國互相卸責,吵得不可開交。與此同時,白俄羅斯與波蘭、立陶宛等國的邊境地區亦出現大批試圖進入歐盟的中東難民,波蘭立陶宛為此向邊境增兵,並要求北約和歐盟採取行動。

美國及北約指控俄羅斯藉難民危機向俄烏邊境增兵,圖謀明年初「全面入侵」烏克蘭。俄方反擊指不斷東擴的北約才是威脅地區和平的一方。12月,俄烏邊境氣氛愈發緊張,俄方稱120多名美國僱傭兵攜帶化學武器出現在烏東地區,俄總統普京更首次暗示烏東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阿富汗撤軍變噩夢 華府顏面掃地

8月中旬,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接連誤判戰局的美國政府倉皇撤軍,甚至來不及與歐洲盟友商量。德法英等國對此毫無準備,只能跟着美國匆忙撤離,留下一地雞毛。它們抱怨美國背信棄義,令歐洲再難相信可以依靠美國來維護安全利益。

8月16日,喀布爾機場的美軍士兵將槍口對準阿富汗平民。 法新社

8月31日,美國宣布完成撤軍,結束自2001年入侵阿富汗以來在當地長達20年的駐軍。但美國政府並未兌現協助數萬曾為美軍工作的阿富汗人撤離的承諾。十幾天時間裏,喀布爾機場上演了美軍持槍喝退阿富汗人、人群狂奔着追逐美軍運輸機、多人冒死爬上飛機卻墜地慘死等鬧劇,還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3名美軍死亡。其後,美軍的報復行動誤炸阿富汗平民,導致10人枉死,包括7名兒童。種種亂象令美國信譽破產、顏面掃地。

醜聞不斷 約翰遜相位堪憂

英國首相約翰遜今年醜聞不斷,連累保守黨民望大跌。3月,美國女商人阿庫里爆出猛料,詳細描述約翰遜早年與她發展婚外情的細節;4月,約翰遜的前首席顧問甘明斯指控他涉嫌違規動用政治捐款裝修唐寧街住宅,引來英國選舉委員會調查;12月,英媒爆料指首相府去年封城期間違規舉辦聖誕派對,隨後又放出約翰遜等人去年5月在首相府花園飲酒聚會的照片,引爆公眾怒火。

約翰遜政府急於放鬆防疫措施的政策一直飽受詬病。隨着Omicron變種病毒殺到,英國迎來新一波疫情,本月24日新增逾12萬宗確診病例。最新民調顯示,約翰遜支持率一度落後工黨黨魁施紀賢13個百分點,保守黨內部亦對他頗有怨言。英媒稱,約翰遜若再出問題,很可能烏紗不保。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