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向芸)記者26日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獲悉,該基地擴建區將於2022年元旦當日預開園試運營,首批已有43隻大熊貓、10隻小熊貓入住擴建區「新家」。據悉,擴建區位於原熊貓基地西北側,面積為2535畝,擴建完畢後該基地總面積將達3570畝,比原先擴大了2.5倍,新增130多個生活單元,可居住約200隻大熊貓。

走進擴建區的觀景平台往下俯瞰,圓形的熊貓館舍遍布在樹林之間,右邊是如春筍般的瞭望塔,而左邊的彩林則是熊貓幼仔的居住地。成都設計諮詢集團、成都市建築院副總經理何昕表示,基地擴建區充分遵循並沿用原始地形地貌,利用山體沖溝及溪流的地形高差關係,形成山地溪谷多層次景觀帶和立體式交通體系。

根據熊貓主題特點,整個擴建區分為冒險溪谷、無限山丘、寶藏湖泊區(熊貓基地老園區)、英雄農場、探索密林、科研片區等多個區域。元旦當日的預開園,將對遊客開放「無限山丘」和「冒險溪谷」兩個區域,共計11個大熊貓參觀場館以及多個科普場館等參觀遊覽場所。
與原先基地的參觀場館不同,擴建區在保證熊貓安全和遊客安全的情況下,通過地形差異,讓遊客步行道更靠近大熊貓活動區域,遊客可以從俯瞰、仰視等角度看熊貓。「特別是無限山丘區域的熊貓全景餐廳,被三個熊貓館舍包圍,遊客在窗內吃午飯,窗外就是大熊貓的運動場,也是很獨特的體驗。」
據了解,擴建區裏的動物場館相較老區更注重動物的隱私。如在大熊貓參觀方面,只設置有1至2個相對較大的參觀面,其他區域則進行了遮擋,更多地保護大熊貓的隱私。

而在高69.8米的標誌建築瞭望塔,遊客可以俯覽成都熊貓基地全貌。塔身通體鋼構配以玻璃幕牆,塔形如雨後春筍,為最大程度模擬「春筍」表面的紋理脈絡,項目團隊共採用了近672根單曲不重複的弧形月牙格柵來「編織」的全曲面幕牆外衣。瞭望塔的設計師曾子告訴記者,塔尖部分可以打開,如春筍發芽,寓意着生長,未來有大熊貓寶寶誕生和明星熊貓過生日時,「春筍塔」都會發芽。

截至目前,已搬家的絕大多數大熊貓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未來成都熊貓基地將繼續圍繞大熊貓科研繁育、科普教育、文化旅遊、國際交往四大職能職責,進一步發揮基地和擴建區的科研優勢,深入挖掘科普、生態、文化、旅遊等領域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