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之肺」對控制全球升溫至關重要,在1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首日會議上,全球逾百名領袖達成協議,承諾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還將投入192億美元(約1498億港元)資金用於護林。另外,美國總統拜登1日呼籲各國積極減排,但美媒戳穿他早前剛施壓石油生產國增產,引發廣泛爭議。

位於巴西西北部的一片亞馬遜雨林遭濫伐,用以發展畜牧業。\法新社

本屆氣候大會主辦國英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全球110位國家領導人簽署協議,承諾會在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改善土地退化問題,並計劃投入192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作保護和修復森林。

參與國家包括巴西、加拿大、中國、俄羅斯及印尼等國家,締約國的森林覆蓋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英里,佔全球總面積的85%。同時,28國政府還承諾停止因棕櫚油、大豆和可可等農產品貿易而產生的森林砍伐行為。協議也包含保護原住民權益的內容,以冀原住民群體繼續「扮演森林保衛者的角色」。

專家憂協議淪為空談

根據協議,2021年至2025年,英美等12個國家將提供120億美元(約936億港元)公共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緩解土地退化及應對山火等災害;私營投資者亦將提供72億美元助力。英國首相約翰遜形容協議「史無前例」,將有機會終結人類作為大自然「征服者」的漫長歷史,轉而成為自然的「守護者」。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森林吸收了大約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這種天然的氣候緩衝正在迅速消失,目前每分鐘有約27個足球場般大的森林被毀。僅在2020年,全球就失去了258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超過英國本土的面積。

協議受到廣泛歡迎,倫敦大學學院氣候和森林專家劉易斯表示,多國做出停止毀林的政治承諾,並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推進進程,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他也提醒,2014年《紐約森林宣言》也有類似承諾,但「根本未能減緩森林濫伐」。分析指,若缺乏實際監管和資金投入,協議只會再淪為空談。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則批評,協議無疑為「今後10年大肆砍伐森林開綠燈」,原住民已經要求2025年前必須對80%雨林採取保護措施,「全球氣候和大自然已經無法繼續等待」。

此外,美國政府一名官員2日透露,近90個國家已簽署由美國與歐盟牽頭的甲烷減排協定,同意2030年排放水平比2020年低30%。甲烷主要源於化石燃料加工、垃圾場和農業,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增溫作用約為二氧化碳的84倍,但在大氣層分解的速度較快,使甲烷成為快速緩解氣候暖化的關鍵目標。

英女王:沒人會長生不老

在1日的致辭中,美國總統拜登亦就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向全世界道歉,稱這一決定讓美國在達成氣候目標上落後了,又強調美方將致力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承諾,呼籲各國抓住「短暫的窗口期」減排以應對人類的「生存威脅」。不過《紐約時報》注意到,由於能源短缺,就在幾天前拜登還在向OPEC+施壓,敦促世界上石油生產大國增產。綠色和平組織執行主任摩根表示,「我們正處於氣候危機之中。已經沒有空間讓左手和右手不同步。當你呼籲增加石油產量時,還說你正在努力達到減少1.5攝氏度的目標,這是不可信的。」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周一透過視像,在氣候大會上呼籲各國「是時候行動了」。她說,「我們中沒人會長生不老」,但各國領導人應着眼於子孫後代的福祉。95歲的英女王按醫生建議休息兩周,缺席氣候大會的歡迎晚會,引發外界對其健康憂慮。不過1日當天,她被拍到戴着頭巾和墨鏡,在溫莎堡附近駕車。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