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粵曲的工尺譜是一种「可移調」(movable-do)的記譜法,而合、士、乙、上、尺、工、反、六、五可視作唱名。黃少俠老師在《粵曲基本知識》一書裏說:「相信大家都很熟識,唱粵曲有『正線』和『反線』。正線就是C調,即『合尺調』,高胡的內弦是『合』,外弦是『尺』;反線是G調,即『上六線』,高胡的內弦是『上』,外弦是『六』。我們廣東人是特別多花款的。幾十年前我唱粵曲就只有『合尺』和『上六』,現在卻多了『尺五』(F調)和『士工』(降B調),一首曲幾個KEY轉來轉去,真難為了音樂師傅。」另外,他又說:「現在唱粵曲的定調是相當科學化的,會根據唱家們的條件去定。一般來說,粵劇演員多用 C Sharp(1=#C),即C調高半度。而一些業餘唱家,C Sharp略嫌太高,正C調則嫌低,所以多用正C與C Sharp之間,即電子調音器的C調高兩格,慣稱C20。」
我先就黃老師所說補充幾句。其一,學者多認為正線與C調相若,反線與G調相若,而非相同的。其二,著名頭架師傅麥惠文對我說C20是他首先使用。其三,就粵劇音樂定弦(線口),曾向另一位著名頭架高潤鴻師傅請教,他說戲班從前是用C Sharp的,但2000年以後,大多改用C20了。
談起高師傅,有一次和他通電話,他說有某君向外批評他拉琴的音準有問題,令他感到十分氣憤。某君自幼學習粵劇,竟出此言,實意料之外。我絕對信任高師傅的音藝,因為他能騙過我這隻「羊牯」,也沒法瞞得過粵劇大老倌。話說多年前,我負責製作薛覺先藝術欣賞晚會,因要自負盈虧,打算棄用高氏兄弟,阮兆輝兄認為他們是最適合的人選,不作他人想。晚會演出的嘉賓還有吳仟峰、尹飛燕、龍貫天、南鳳等紅伶,他們因有高氏兄弟拍和,顯得分外安心。
說來也巧合,日前收到香港電台電視部傳來新節目《粵樂薪傳》的資料,發現高師傅第五輯演奏自己的作品《憶柳堤》。上世紀的粵劇音樂師傅很多位都是粵樂演奏家,除拍和粵劇和粵曲外,也會演奏廣東音樂,個別還和中、西樂團合作演出。近年粵劇樂師可能工作繁忙,甚少參加音樂會表演,年輕一輩也少了欣賞梨園出身的粵樂家演奏廣東音樂的機會。我個人的感受是出身音樂學院的演奏家演奏廣東音樂總缺少前輩名宿演奏出來的味道,所以也破例向大家推薦一個純音樂的演出。該節目在11月26日星期五晚上7時10分首播,屈指一算,高師傅應該在12月24日平安夜登場。
●文︰葉世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