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盧靜怡、黃寶儀、帥誠 珠海報道)第十三屆中國航展將於明天(28日)在珠海揭幕。記者率先探營發現,「騰雲工程」空天飛行器模型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位亮相。據介紹,該空天飛行器是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較過去的同定位航天器有着飛躍式的進步。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中國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換飛行試驗,預計2025年完成技術驗證飛行試驗,2030年可望實現商業運營。

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 可多次重複使用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位工作人員介紹,「騰雲工程」面向空天飛行器的商業運營,突破組合動力、機體/推進一體化等核心技術,完成重複使用兩極入軌空天飛行器研製並提供商業服務。而該空天飛行器是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具有「廉價、安全、便捷、機動」的優勢,既可載人也可貨運。

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艙返回艙。(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 攝)

工作人員表示,空天飛行器也可稱為空天飛機,可在地面機場水平起飛。載人時,可用於太空旅遊、航天員運送等;貨運時,可用於空間站貨物補給、太空緊急救援等。

據了解,中國於去年下半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航天器」,業內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空天飛機,也標誌着中國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有消息稱該次發射的「可重複使用的試驗航天器」與美軍的X-37B空天飛機類似。據悉,X-37B曾多次升空,載重2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5噸,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為780天。

2025年預計完成技術驗證飛行試驗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相關人士透露,目前「騰雲工程」已完成中國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換飛行試驗,實現了空天飛行動力技術重大突破。未來五年,中國將基於組合動力打造可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工程,致力於提供環保、高效、便捷、安全的天地往返運輸服務。據悉,「騰雲工程」預計在2025年完成技術驗證飛行試驗,力爭2030年完成兩級入軌空天飛行器研製並實現商業運營。

「騰雲工程」空天飛行器模型亮相珠海航展。(香港文匯網記者盧靜怡 攝)

本屆航展展示航天重大工程成果

在今屆航展,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加入主辦單位陣容,展出包括設計開發能力、試驗驗證能力、先進製造能力和組裝集成能力四個方面的軍工核心能力,突出展示航天重大工程成果。期間,嫦娥五號返回艙、降落傘等實物,還有國際月球科研站電子沙盤、火星車、高分衛星、風雲衛星等模型亮相。

中國「探月工程」亮相珠海航展。(香港文匯網記者方俊明 攝)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