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盧靜怡)食管癌被稱為「生命的殺手」,2020年中國有30.1萬人因病情惡化死亡。記者15日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徐瑞華教授領銜的中國專家團隊,經過3年攻關,推出的以國產免疫藥物卡瑞麗珠單抗聯合化療這一創新方案,能夠顯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對596例受試晚期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中,新方案能夠令治療有效率從現狀的30%(即腫瘤縮小比例)提升至最高72.1%,提升幅度接近2.5倍,患者中位生存期從10個月提升至15.3個月,且部分晚期患者存在長期生存的可能性。

研究成果發布會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舉行,徐瑞華在進行主發布。敖敏輝攝

年逾30萬人因食管癌死亡 接近年發病量

該研究當天刊登於全球頂級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評審國外專家同期評述認為,來自中國的新方案是食管鱗癌治療歷程中里程碑式的轉折點。目前,該方案開始陸續運用於臨床治療,明年有望成為我國食管癌治療的標準指南,未來或成為國際指南。

記者了解到,中國每年新發食管癌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佔全球一半以上,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範圍內,食管癌年發病人數幾乎與死亡人數持平(2020年中國發病32.4萬人,死亡30.1萬人)。

與歐美國家以腺癌為主的病理特徵不同,我國90%以上食管癌病理表現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對於晚期食管鱗癌患者,目前的一線標準治療是雙藥化療,但是療效欠佳,有效率在30%左右,中位生存時間不足一年。過去20多年,各國科學家持續開展食管癌的相關研究和試驗,或以失敗告終,或推出的新方案治療效果改進不大。

為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牽頭,聯合四川省腫瘤醫院、上海胸科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等60家單位,共同開展一項大型前瞻性III期臨床研究(ESCORT-1st),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食管鱗癌一線免疫聯合治療的臨床研究。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駱卉妍介紹,研究團隊對596例受試者進行1:1隨機入組,分別接受PD-1+順鉑+紫杉醇和安慰劑+順鉑+紫杉醇治療。與傳統的安慰劑+化療組相比,前者可顯著延長晚期食管鱗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從10個月提升至15.3個月)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從5.6個月提升至6.9個月),改善客觀緩解率(從62.1%提升至72.1%)和中位緩解持續時間(4.6個月提升至7.0個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圖為徐瑞華教授(前)帶領團隊部分人員在開展研究。受訪者供圖

免疫療法首介入食管癌療效大幅提升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華表示,新方案的治療有效性從30%左右提升至72.1%,意義十分重大。他比喻稱,如果一個腫瘤原來有西瓜大小,經治療能夠縮小到只有蘋果大小,對患者來說影響非常大,比如原來不可能通過手術切除了,小了之後就可以手術切除了。「從這點來說,新方案使用面極廣,給治療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可能性。」

這個方案也將給更多普通家庭的患者帶來福音。由於新方案的「新」不在藥,有的藥或者已經納入集中採購,或者納入醫保,因此,絕大部分患者家庭都能夠承受得起治療費用。

「在這個方案下,一個療程的費用只需要2900多元,不到傳統方案的十分之一,而明年方案納入我國食管癌標準治療指南後,還可進一步實現醫保報銷,費用還將大為降低。」徐瑞華說。

業界指,該研究開拓了精準免疫療法介入食管癌治療這一新領域,推進了國際腫瘤免疫治療的進步,也證明了中國研究者在國際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領域已開始發揮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