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高鈺北京報道)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12日在北京公布2021年獲獎名單,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獲「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院士張傑獲「物質科學獎」,知名半導體專家、台灣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子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施敏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袁國勇、裴偉士憑借他們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1)為導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為人類應對MERS和COVID-19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袁國勇在獲獎感言中指出,越來越多新出現的傳染病因子將從動物轉移到人類,並預言未來將會有另一場傳染病大流行到來。同時,他將繼續努力發現新病毒,建立動物模型,發現新抗體,研發疫苗,更多了解疾病,並了解病毒如何殺死被感染的細胞。他表示,最近研究發現可利用細胞內兩種不同抗病毒機制讓它們相互對抗。
拓展對跨物種傳播障礙等認識
袁國勇,1956年出生於中國香港,1998年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裴偉士,1949年出生於斯里蘭卡,1981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二人現均為香港大學教授。
袁國勇和裴偉士的研究小組於2003年治療了中國香港的第一例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患者,並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冠狀病毒(SARS-CoV-1),為設計診斷和病症鑒定提供了必要信息(Lancet April 19, 2003)。
袁國勇對野生蝙蝠中SARS類冠狀病毒的持續研究,大大擴展了人們對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種傳播障礙、發病機制、與疾病和診斷的認識。鑒於蝙蝠衍生的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的高流行率,他們的研究預測了類似SARS的流行病可能再次出現,並強調了公共衞生防護的重要性。正如其所料,蝙蝠冠狀病毒HKU4/5被認為是引起了流行性中東呼吸綜合徵的MERS-CoV病毒的前身。
從2003年的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到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袁國勇和裴偉士的研究對人類認識和治療這種新興傳染疾病作出了重大貢獻,對這些疾病的應對提供了證據和策略。
袁國勇:冀市民接種助生活復常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回覆香港文匯報記者時表示,「對於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給予我們這個極具聲望的認可,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表示感謝。由於SARS病毒和許多其他冠狀病毒的發現,屬於我們微生物學系的團隊工作,我所得的獎金將捐回香港大學作教學及研究用途。在香港特區廣大市民的支持下,如果所有合資格的市民都能接種疫苗,我們的邊境便可以開放,生活便可以回復正常。讓我們共同努力,盡量減少這一流行病的破壞。」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得悉兩位教授獲獎,感到非常欣喜,並致以衷心祝賀,他說:「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在科研領域至崇高的榮譽。今次袁教授和裴偉士教授雙雙獲獎,是對港大和港大學者卓越科研成果的重要肯定。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以科研,以教與學,為人類福祉作貢獻。」
香港大學醫學院表示,該院一直努力不懈,希望在醫學科研上取得突破,維護公眾健康,對袁國勇和裴偉士過去20年能夠為人類史上一些至為重要的病理發現作出貢獻感到榮幸,該院院長梁卓偉說,「兩位港大醫學院學者獲頒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固然是實至名歸;對我們的學生和年輕學者而言,更是難得的鼓勵,可以鞭策他們在科研路上繼續奮進,造福人類。」
中科院院士張傑獲「物質科學獎」
而張傑因其通過調控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衝快電子束,並將其應用於實現超高時空分辨高能電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變的快點火研究的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張傑,1958年出生於中國山西,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
半導體專家施敏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此外,知名半導體專家施敏因其對金屬與半導體間載流子互傳的理論認知作出的貢獻,促成了過去50年中按「摩爾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電路中如何形成歐姆和肖特基接觸的關鍵技術取得的成就,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施敏出生於江蘇南京,在台灣長大。1957年畢業於中國台灣大學電機系,1960年在華盛頓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1963年在斯坦福大學獲電機工程博士。他於1967年在美國與姜大元博士共同發現浮柵存儲(FGM)效應,是廣泛應用的快閃存儲器之核心發明。這裏所獎勵的科學工作是他1968年-1969年在台灣交通大學(今台灣陽明交通大學)期間完成的。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早在2016年和2019年就分別有兩位香港科學家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6年,有「無創產檢之父」之稱的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因其開創的無創DNA產前檢測(NIPT)技術在人類重大出生缺陷防控領域的傑出貢獻,獲頒「生命科學獎」。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陸錦標與另外一位科學家王貽芳共同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