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記者10日獲悉,近日在廣州開發區舉行的2021粵港澳大灣區微納傳感器大會上,廣東首個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廣東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和「廣州市工業軟件產業園」揭牌。與會專家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像騰訊這樣的龍頭互聯網公司,「雲網」布局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底層傳感器產業鏈不足的劣勢。大會上,一批智能傳感器「專精特新」項目在會上簽約,總投資規模近百億元。接下來,廣州開發區將集聚科研機構和產業,創建大灣區數字經濟最強區。


百億元投資項目簽約
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微納元器件創新中心、東華軟件華南總部、廣納東華納米感知合資項目、大灣區虛擬混合現實實驗室、子彌實驗室、廣東中星智能全國總部、雲徙科技數字化總部、新一代5G智慧醫院等8個重點項目正式簽約。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微納元器件創新中心作為廣納院與恆基集團旗下躍昉科技共建的項目,面向微納元器件搭建從「產品設計-開發-小試-中試」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共同打造以微納元器件為核心的數字經濟人才聚集地;廣東中星智能與同濟大學高效清潔能源團隊合作實現產業化。
專家:智能傳感器要補鏈強鏈
廣東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位於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北側,總佔地面積約10.79萬㎡,建築面積49.8萬㎡,總投資26.8億元,集定製式總部、產品研發中心、摩天工廠、人才公寓、產業配套、生活配套於一體,是推動數字經濟與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雙融合、雙突破」的新標杆,將與知識城納米穀、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總部形成「三園聯動、帶動三片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數字電網最關鍵的基礎就是需要海量的傳感器,因此電力系統未來對傳感器的需求是非常確定的,廣州開發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將廣大的研發力量和社會各方面的創新資源匯聚,可以共同攻克一些大家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未來發展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表示。

「廣東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可以彌補珠三角在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未來如能打通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產業鏈的閉環,它的規模將有可能在千億級以上的級別。」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李紅浪說,這一個補鏈強鏈之舉將為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