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在23日舉行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首場宣講會上,國家發改委發展戰略與規劃司副司長胡朝暉在演講時指出,「十四五」規劃一方面支持香港做強內功,鞏固提升自身優勢,另一方面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記者了解到,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灣區9市正開展多方面實踐,以香港金融服務內地產業為例,目前,廣州已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受益於香港生物醫藥上市新規,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或即將上市,為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成果轉化和擴大生產,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珠三角生物醫藥企業密集赴港上市
康方生物是一家由海歸團隊創立的創新藥研發生產企業,自2012年成立至今不到10年,公司已在國內抗體藥物創新研發的企業中處於第一梯隊。2018年,港股推出25年來最大力度改革,允許尚未有收入的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當時,創立僅6年的康方生物,正發力創新藥物研發。

去年4月,康方生物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價首日大漲50%。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今年3月,康方生物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商業化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投產。
「目前,我們有13款單抗創新藥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開展臨床試驗,其中六七個品種已經進入三期臨床。包括我們兩款全球首創的雙抗新藥,也在註冊性臨床試驗中,將在治療肝癌、胃癌等廣譜腫瘤適應症中發揮重要作用,預計很快上市。」康方生物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張鵬告訴記者,接下來,公司每年都會有1到2款創新藥上市。「位於廣州的商業化生產基地,達產後年產值可達150億元至200億元,公司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張鵬說。
這並不是廣州開發區唯一一家赴港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專註於開發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藥物的創新藥公司諾誠健華,早於康方生物一個月赴港敲鑼上市。去年12月,諾誠健華廣州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投試產,年藥品生產能力可達億級規模,成為國際一流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生產基地。

香港為新興產業提供金融支撐
落戶廣州的新加坡生物醫藥企業百吉生物,致力於免疫細胞治療腫瘤疾病,目前產品已獲得多個突破。公司董事兼首席運營官陳秩靜告訴記者,百吉生物計劃2023年赴港上市。
「生物醫藥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比如廣州開發區出台的『生物醫藥10條』,放眼國內,只有上海浦東的相關政策力度可以與之相比。而同樣在大灣區的香港,則為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陳秩靜說。
統計顯示,2020年,港股IPO歸集資金規模高居全球第二,包括生物醫藥在內的大灣區新興產業,貢獻頗大。業內人士表示,香港透過其金融方面的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加速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