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冶)嚴密的製造空間、一塵不染的工作場地、參與生產的一台台先進機械人,在長春新區企業薩米特光電光學儀器生產車間裏,高精度快速反射鏡系列產品正在被生產,這是長春新區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經過近幾年發展,長春新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鏈不斷完善,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龍頭性、賦能性行業、企業不斷湧現,提升了主導產業整體競爭力。長春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引進了華為雲聯合創新中心、嘉誠信息等潛力項目,加快形成以光電器件、光電顯示等為特色的光電子產業集群,重點企業奧來德OLED材料技術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永利激光領跑全國二氧化碳激光器行業,東北首家自主安全筆記本電腦生產商,長城信創智能製造基地正式投產。
盛夏時節,長春光電和智能製造產業園內一片忙碌,企業有條不紊生產,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園區匯聚了28個行業高、精、尖端科技成果,引進了14個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領域聚焦高端裝備製造、激光和光電成像等領域。優質的產業平台如同「溫室」,培育出潛力無限的「種子選手」。「光智園」引領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集群日益凸顯,已經成為長春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園區內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二氧化碳激光管系列產品正在緊張生產着,這一系列產品目前國內產能和銷量最大,近年來,永利激光還將產品延伸到了光纖激光器領域。而在「光智園」,高質量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代表還有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台的吉林省光華微電子設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東北地區唯一從事研發生產物聯網RFID的製造企業——長春光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新研發出的智能物聯網軌道交通AFC設備和系統已應用在長春地鐵2號線。「十四五」期間,光智園將繼續向「光」而行,積極推廣「光智模式」,進一步提升園區品牌影響力,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力,將園區建設成上市企業集聚區。預計到2022年園區將實現全面投產,產值將突破50億元。到「十四五」末期,園區有望成為我省首個產值突破百億的光電產業園區,為我省打造千億光電產業,奠定堅實基礎,實現打造「長春光谷」的宏偉目標。

一個產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僅需要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打前站」,也需要大量有活力、有衝勁的中小企業「做後盾」。長春新區內一批具有高質量發展前景的電子信息企業不追求「大而全」,而是瞄準「小而精」「精而特」。全區16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電子信息企業佔據不少席位。作為長春新區LED產業的龍頭企業,近期,長春希達電子技術公司「像素間距0.47mm倒裝COB集成三合一超高密度LED顯示屏」榮獲LED顯示第一大展2021 ISLE「科技創新大獎」。該產品具有超高可靠性、高亮度、高對比度、無縫拚接等優勢,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全部國產、自主可控,填補超高清大尺寸顯示市場空白。憑藉着過硬的產品,2020年,希達電子實現了銷售收入與凈利潤全年增長率均超過30%。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區內產業鏈條加速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大有文章可做。「各行業對光學儀器的需求與日俱增,光學儀器製造行業正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長春新區薩米特光電負責人表示,作為主營精密光電儀器研發生產及銷售、軟件開發應用、光電技術諮詢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他們已站在發展風口,未來可期。
「十四五」期間,長春新區將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依託吉林大學、光機所等技術源頭,構建光電信息、軟件及服務、大數據三大優勢產業鏈,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全方位協同融合,在數字社會、工業互聯網等重大應用方向探尋解決方案和技術標準,打造東北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中心,到2025年,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