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阿祖)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於昨日舉行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周潤發獲頒發「榮譽人文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傑出專業成就及對社會的卓越貢獻。周潤發在獲頒榮譽人文博士學位時致謝辭表示,他要特別多謝香港這個地方,賦予他智慧和愛他!
周潤發是國際巨星,亦是香港最受愛戴和受歡迎的公眾人物之一,影迷跨越不同年代。周潤發1955年出生於香港南丫島一個草根家庭,18歲考入電視台的藝員訓練班,從此開啟了他的演藝生涯。在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周潤發因其戲路寬廣,演活了在社會基層掙扎,卻重人情義氣的人物,迅速紅遍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
在電視劇演出成功之後,周潤發於1976年開始進軍電影業。其後在逾45年的從影生涯中,他與眾多知名導演合作,參演電影逾百部,獲獎無數,包括1987、1988及1990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以及1985及1987年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從他身上可以見證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他的演繹亦被視為影藝專業的標桿。周潤發對電影事業的熱誠和卓越的追求,使他進軍荷里活。2020年,周潤發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男演員」之一。
周潤發熱愛香港,並以不同方式貢獻社會。他曾多次以香港大使的身份幫助推廣本港的工商業,特別是旅遊業。他熱心公益,捐出億元財產,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弱勢社群。
毅力和待人接物態度堪稱典範
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在典禮上表示,周潤發博士體現了香港人的拚搏精神,塑造了香港電影的輝煌年代,在海內外都是極受歡迎的人物。
衞教授說:「不論高山低谷,周博士一直默默耕耘,努力不懈,即使名成利就,仍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己,更重要的是他時常保持謙卑和感恩的心,他的毅力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堪稱年輕人的典範。」
周潤發在獲頒榮譽人文博士學位時致謝辭表示:「萬分多謝浸會大學,頒這個榮譽博士學位!講到讀大學,媽媽就很有遠見,六十年代就帶我飄洋過海出到香港,讀『香港社會大學』。當時我10歲。六十年代的香港好簡陋,一家人住在一間舊唐樓,一間屋住了三十幾人,我、家姐、細妹、外婆瞓張碌架床在廳中,亦有些一家七八個住一個(間)房,走廊都有3張碌架床,環境好惡劣,對我一個鄉下仔來講,壓迫感好大,所以我成日去睇五點半公餘埸!當時前座兩毫子,後座四毫子,其實套戲做咩我唔知,我只係鍾意歎冷氣。」
因拍劇見鄭裕玲比阿媽還多
周潤發將其在演藝圈的發展史娓娓道來,先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笑言報讀了邵逸夫爵士開辦的「無綫大學」:「一年後畢業開始拍劇,每日不停講對白,早上六點開始外景,之後趕返到廠、連瞓覺都係講對白,9年來都是這樣,你問我拍咗咩,真係唔知。到了八十年代,我見得最多唔係我阿媽,係鄭裕玲,化妝又見,日日陪住我,係返屋企講拜拜,聽朝又見,不見幾個鐘又見,她是在電視台陪我最多的藝人。」
「八十年代新浪潮回流香港,84年電影工業下我入了這間『大學』,嘩,當時非常之開心,這班新浪潮導演有好多新idea,是以前電視台導演畀不到我,有他們的熏陶、啟發,對白亦不用講咁多。好好彩!86年拍了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之後10年在槍林彈雨下過。」
多謝香港人鼓勵包容愛錫
周潤發的發言不改幽默本色接着說:「之後去到94年,我同電影公司合約完結,我在電視、電影已跨越了二十年,一日拍三組戲無休息,別人問我點分哪些角色,我就說不理了,去到片場着住哪套衫就識做戲!94年我學人去『浸鹹水』,去了南加州大學,辛苦㗎,要讀夜校,因為不懂講英文。兩年之後,好好彩有機會拍到第一部西片,對白不多,老規矩,揸返槍。成套戲對白不夠十句,我還記得第一句對白就(係)通常我們在『大酒店』聽得多,是對家屬講的節哀順變差不多,死得啦,第一部戲就節哀順變,大家都見到,我在荷里活的發展都係節哀順變!」
「好彩到99年李安導演保薦我去了『北京大學』,拍了《臥虎藏龍》。回顧我的電影歷程,拍了幾十年之後,我人生都幾得意,由廣東話轉戰ABC(意指英文),再轉戰JIQIXI(意指普通話)。其實拍電影都幾有趣,賦予了我能力,可能我細個在鄉下,又可能每個角色挑戰性大,那時要搵食,在片埸百幾甚至幾千人等住你,所以是逼出來的。我好多謝好多謝香港人,畀了我好多鼓勵、包容,愛錫!還有好多謝香港這個地方,賦予我智慧和愛我,要多謝香港這個地方、香港人, 多謝各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