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今天(6月8日)適逢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8日在廣東公布《2021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這也是廣東首次發布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過去五年,廣東海洋經濟提質增效,發展指數年均增速1.3%。而目前廣東省財政下達2億元(人民幣,下同)專項資金持續推進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範區建設。

提質增效 粵海洋指數年均增速1.3%
據介紹,「海洋經濟發展指數」以2015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定為100,是對廣東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的科學度量,客觀反映了全省海洋經濟發展成效。具體來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涵蓋了綜合質效、創新能力、經濟協調、生態環境、對外開放和民生福祉6個方面,共包括23個二級指標。
結果顯示,「十三五」期間,廣東省海洋經濟不斷提質增效,發展指數年均增速1.3%。具體來看,綜合質效指數、創新能力指數、生態環境指數、對外開放指數、民生福祉指數年均增速分別為1.6%、2%、0.2%、2.2%、0.9%;唯一下滑的經濟協調指數,增速為-0.1%。

保障香港機場第三跑道項目用砂需求
據廣東編製《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並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減災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省財政下達2億元專項資金持續推進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範區建設。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廣東海岸線整治修復已竣工驗收近492千米。此外,廣東基本完成全省海岸線修測,審核通過率位居內地第一。
為進一步強化海洋資源要素保障,廣東去年實施「雙百」行動,對重大涉海項目建立服務保障機制;去年批複黃茅海通道、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等47宗項目用海,用海面積同比增長逾1.7倍。同時,全面推行海砂開採海域使用權和採礦權「兩權合一」市場化出讓,掛牌出讓珠海珠江口外伶仃東3156萬立方米海砂資源,全力保障深圳機場第三跑道、深中通道、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等重大項目的用砂需求。
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低於近5年平均值
據統計,廣東去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較往年偏低,全年直接經濟損失0.49億元,居內地第四位,低於近5年廣東省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平均值。報告還顯示,去年廣東海洋災害以風暴潮災害為主,全年共發生5次,直接經濟損失約0.49億元;海浪災害共發生7次影響較大的海浪過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