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欣欣)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於5月30日5時01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中國「太空首單」完成簽收的背後,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研製的整體五通件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整體五通件第五次助力長七系列火箭成功發射。

發射現場。哈工大供圖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火箭成功首飛以來,哈工大材料學院苑世劍教授團隊研發的流體壓力成形技術,已經實現整體五通件高質量穩定生產,並先後用於長七遙一、遙二火箭,以及長七甲遙一、遙二火箭發射。

長征七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的主要成員,是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中型運載火箭,採用先進的無污染液氧煤油發動機。五通件是火箭液氧增壓輸送系統中的核心關鍵件,直接關係四台並聯工作發動機的可靠性,一旦失效破壞,將導致發動機熄火。哈工大與航天一院合作攻關,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整體結構五通件,突破傳統多塊拼焊結構可靠性低的難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此次,長七遙三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開展首次應用性發射,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研究團隊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嚴格按型號總體單位要求時間節點完成製造任務,確保每一件用於型號的五通件產品都帶着「綠色健康碼」上天服役,為保障「長征七號」火箭的成功發射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供圖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是空間站工程建造階段發射的首艘飛船。飛船由貨物艙和推進艙兩艙組成,發射重量13.5噸,載貨比超50%,處於世界領先水準,配置主動對接機構,具備全相位自主交會對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進劑在軌補加,在軌壽命不小於12個月。在軌運行期間,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保障首批3名航天員進駐空間站,完成為期3個月的駐留任務,並開展遙操作交會、前向對接口補加試驗、機械臂轉位試驗等關鍵技術驗證。

作為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唯一「貨運專車」,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長七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總長約53米,起飛重量約600噸,運載能力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是我國新一代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本次任務中,長七火箭不僅實現了從「零窗口」到「窄窗口」拓展,還完成了130餘項技術改進和優化。除了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2年4次發射任務之外,長七火箭在後續的空間站運營階段,每年將發射2次左右。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發射。

據介紹,承擔此次任務的航天一院和五院活躍着一大批哈工大校友,包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範瑞祥校友和眾多「80後」、「90後」青年校友。在我國的載人航天歷史上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的研製過程中,哈工大均參與了相關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數百項科研成果應用到航天領域中,分別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成為唯一同時獲得這3個獎項的高校。

責任編輯: 之袁